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西园花事歇,一雨净芳菲。
不是莺相唤,谁知春欲归。
池鱼翻晚碧,槛笋茁新肥。
江流上下不沾尘,竹翠连空足几人。
微雨一桥春兴好,东风两岸水痕新。
青山曲曲悬归路,绿树重重引去津。
茅山听雨结茅茨,意恐红尘惹鬓丝。
步鹤紫苔春满径,鸣蛙绿水夜平池。
粳稌已足菑畬愿,衣线能忘簠簋思。
夜雨潇潇隔窗纸,久不听之听甚喜。
耳根心境顿为清,柳眼花胎初受洗。
疏钟几点禁城边,新雁一声云树里。
百卉待泽如渴病,花信番番吹转盛。
朝来泼火恰如期,黯黯檐端湿云映,野外闲情拾翠偕,城南嘉约摇鞭竞。
绛帏高卷赏秾华,药鼎微温伴清咏。
穹庐遍野沙茫茫,风吹草低雁南翔。
苏卿乘风还故乡,节旄秃落旃裘凉。
谁与送者右校王,跗注韎韦犀毗黄。
满山寒雨杜门居,睡到无聊起校书。
人日草堂题句后,玉壶茅屋买春初。
李花绽白梅相似,菜甲含黄柳不如。
一夜雨声迟,清寒生薄帷。
今朝庭院里,谁咏落花诗。
柳色青垂眼,山光淡扫眉。
晓来霏细雨,苔藓晕寒青。
凉意围罗幕,幽人愁未醒。
凤山南望海天遥,春至空蒙暮复朝。
气动蛟龙初起蛰,声催螺蚌尽乘潮。
潇潇馀响纷传幄,淰淰轻寒镇入宵。
古寺城西隅,寺路直还曲。
幽人此来往,渐与山僧熟。
煮茗石幢下,石鼎轻烟覆。
蝶梦惊残花已误。
怨紫愁红,忽忽成香土。
长日爱眠宵不寐。
晓雾溟蒙庭树。
弄晴无据。
深垂帘幕护轻寒,却约得、炉香住。
卑湿重湖地,连朝雨未停。
山涵千态绿,水涨一痕青。
宿雾笼沙岸,浮烟幔远汀。
丹凤飞来寄海滨,青郊蒙雨茜峰新。
人烟树色遮全断,水影山光望未真。
欲写天池五彩羽,已分帝阙万家春。
帘外东风带晓烟。
湿云酿雨做春天。
馀寒未退小窗前。
织烟凝雾一丝丝,洒遍东风绿野滋。
弱柳萦愁低翠黛,落花无力湿燕支。
凉生深院燕归早,润逼熏笼香散迟。
三载宦游客,栖迟在海东。
发从今日白,花似去年红。
景物逍遥外,乾坤俯仰中。
别墅蓬瀛胜,招携试一临。
径幽迷屐齿,花艳覆春阴。
树石藤萝古,楼台烟雨深。
又是愁时节。
尽声声芸窗,乡梦被伊惊撇。
乍睹轻痕蜗篆碧,又听护花铃歇。
膏雨油然洒,名山淑景新。
浮青凌碧落,含翠媚芳春。
岫霭云根湿,天和巘影真。
冻花才破,又霏霏草背,千丝参直。
做了春阴曾未足,竟被余寒罗织。
水眼回青,山颜翠转,望里都无极。
蝗旱相仍创造艰,弥闻幕府苦愁颜。
雨声恰及春归日,寒气遥看雪积山。
郑盗取人当少止,秦人避世正思还。
屐响车声近市喧,最宜雨住板桥园。
楼台罨画浑疑梦,桃李阴沈更不言。
马齿又增人愈老,猪肝为累道非尊。
滑滑泥深屐齿拖,偶从巡抚旧庭过。
燕归陌上无相识,鹤语辽东可奈何。
故国伤心生黍麦,新亭举目异山河。
苏鲁躬耕念昔年,细烟疏雨叱乌犍。
参军幕职开蛮府,使者官衔署稻田。
春树低迷无故旧,沧桑阅历即神仙。
谁似先生兴不休,雨中独往剑潭游。
荷兰人启争棋局,艋舺蕃疑采宝舟。
有志能延明日月,无功谁著晋阳秋。
东掖传经计已疏,归来为筑浣花居。
苍山移石供支杖,春树分阴照读书。
竹外寻僧招野艇,雨中留客摘园蔬。
台南钟凤岫,雨送及时春。
木德沾濡盛,土膏润泽新。
天晴苞起瑞,云散彩无尘。
百计留春春已困,如此烟花,消息无人间。
旧日亭台今日恨,故人大半非玄鬓。
燕子归期还未准,怕上层楼,怕见春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