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山背村墟近,山头径路微。


夕阳杉树下,时见一人归。

落日明秋燧,江空生夕波。


阁前歌吹少,城下战船多。


望眼悬飞檄,愁心倚太阿。

山气碧氤氲,深林带夕曛。


人归孤嶂晚,犬吠隔溪云。


杉竹何年种,烟尘此地分。

圭峰冠形胜,幽事且禅林。


石阁参云兴,山桥俯涧心。


万松皆古色,孤磬自清音。

水面无波千里镜,日斜倒影一溪红。


渔舟不动飞鸟急,淡淡碧烟蘋末风。

断续悲笳起丽谯,冥冥晚色四山椒。


隔江人散虚分米,十里津喧蜑趁潮。


夕照含山心悄怆,西风动地鬓飘萧。

山逐寒云断,天随暮霭低。


稻畦迷上下,樵径自东西。


故国存书剑,他乡尚鼓鼙。

霜作晴寒策策风,数家篱落澹烟中。


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


寺隐钟声穿竹去,洞深人迹与云通。

野旷行人少,林荒夕照微。


烟中一声笛,何处牧儿归。

城楼高跨天中央,登临举目极四荒。


苍云彤霞物象变,落日清风天气凉。


树深蒙密幽鸟语,山势蝉联烟霭长。

秋江水自壮,更值雨滂沱。


落日增野兴,连天吹细波。


城依湓浦近,舟傍柳湖多。

云薄湖山入暮天,近看容淡远苍然。


秋生旷暮时藏日,野外荒寒更起烟。


柳下不知多少屋,苇间惟听往来船。

一握青天万丈崖,长江束缚此中来。


山形连导岷峨脉,水戒明徵滟滪堆。


疏凿神功思禹载,战争遗迹叹秦灰。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离人到此倍堪伤,陂水芦花似故乡。


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


田园牢落东归晚,道路辛勤北去长。

寺僻流双绕,山晴绿四围。


一僧迎客出,群鹭掠波飞。


潦尽泉声聒,庭空帆影归。

峰在城间亦似初,寺边斜照菊湖虚。


烟中岂有陀王殿,岭外空劳陆贾车。


一鹊散惊沉树杪,群鸠飞入乱巢居。

偶寄闲身不当归,凭栏尝对水烟微。


鸟追斜日穿虹去,龙斗惊雷挟甫飞。


近海潮声秋隐隐,过江山色晚依依。

万古金焦浪拍沙,隔江虽迩到何赊。


颇闻敌马轻千里,未省瓜州今几家。


阴雨连宵舟懒动,好风吹晓日方华。

烟销晴日淡笼沙,伫立江皋望眼赊。


金刹倚空知梵宇,青蓑著艇见渔家。


时平喜听三京复,乱定还拚两鬓华。

江上孤村日欲斜,秋光淡淡渺天涯。


几多田舍隐林薄,三两渔舟出荻花。


归路负樵劳息树,乱流浴马怒喷沙。

开门见东村,晨光尚蒙昧。


白云何处来,适与予心会。

碧江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

秋馆池亭荷叶歇,野人篱落豆花初。

无愁自得仙翁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半天夜月漏初稀,渺渺澄波浸翠微。


一道香风何处起,隔溪游女采莲归。

家在渔村有钓蓑,偶从簪弁失烟波。


怀人书札春鸿早,作客江湖夜雨多。


匡岳千峰云不散,浔阳九派路如何。

雁尽不传江上信,词人幽抱若为裁。


渔灯晚杂烽烟起,野柝时闻戍鼓催。


台在早占南武拜,波平终见越裳来。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古堞高亭暮,登临远眺时。


菊房栖渥露,荷盖偃清漪。


遵渚归鸿集,投林啸狖悲。

秋色日骎骎,江亭敞宿阴。


残霞沉浦口,新月出波心。


客恨此时薄,归怀晚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