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嫩绿轻阴竹放梢,二三野老日论交。
草堂未雨先防漏,闲补风檐一把茅。
柴门深掩静无哗,路入丛阴村径斜。
架拥图书高士业,香分蔬酒故人家。
檐前蜡炬三更月,水底笙歌两部蛙。
境以居人重,情因遇故深。
酌泉偏爱淡,看竹共分阴。
草木山中历,桑麻世外心。
春水扁舟稳,湖乡一望平。
人家如画里,廛市送嚣声。
树木乱苍翠,光阴杂雨晴。
新雨长禾苗,老屋覆古瓦。
耕罢牸牛间,横眠绿杨下。
今岁膏雨多,田水日日泻。
依依墟落里,作息皆农家。
柴门闹鹅鸭,园场种桑麻。
鸡犬各熙熙,风俗非浮夸。
为逃秦世乱,卜筑向江村。
水曲绿环宅,山虚青到门。
闲情消永昼,懒意话归云。
平桥斜绕小亭西,久不来游路欲迷。
泛水落花随石转,冲人燕子到帘低。
酒嫌市酿开邻瓮,壁拂尘封觅旧题。
村居风味不嫌贫,白板双扉绝点尘。
天为洗除华贵气,疏花小石著诗人。
清溪村路绕,落日入林斜。
暝色敛微树,春愁结晚花。
蔚深藏鸟道,幽僻隐人家。
白发先朝客,丹丘处士家。
修筠屯古翠,浅水籀回沙。
箧启留侯帙,帆收客使槎。
豆华寒雨过横塘,一曲晴虹挂水长。
溪影定余云漠漠,林霏开正日凉凉。
游鱼小侧清滩白,乱蝶低团浅草黄。
皂荚林边乱石垣,依然卜宅是南村。
比邻儿女聚观客,赴市鱼虾先到门。
新火微添蚕起候,圆沙浅印鹭眠痕。
雨过山塘静,晴郊望欲迷。
乱流逐水马,断岸聒田鸡。
天迥遥峰淡,云深塞树低。
晨起踏晴沙,行行入晓霞。
无人结伴侣,有径到桑麻。
燕掠挥锄草,蜂随覆陇花。
昔是名场士,今为识字农。
菜畦时自灌,米臼看人舂。
饮马登危岸,饟耕荫古松。
黜落今如此,归来洽素衷。
一邱原自足,三径复谁同。
濯足沧浪水,开怀君子风。
湿云浓雾压村低,暖盎花畦与菜畦。
林角软风双燕语,柳阴斜日乱莺啼。
荐饥岁转安耕耨,劫火灰消罢鼓鼙。
几树村边合,一峰云外青。
田荒耕晓月,井浅汲秋星。
到老贫相送,苦吟人不听。
更无剥琢到柴荆,两载栖迟兴剧清。
地不鹿门聊隐遁,家如燕垒暂经营。
半醺酒有缠绵致,新种花多烂漫情。
寻得君公避世墙,开门遥趁竹风凉。
逢僧自觉心期在,曳杖还夸脚力强。
高摘白云供笑傲,倒骑青牯恣颠狂。
老来衰惫总堪嗟,无力分秧与萟麻。
欹枕送人忙日月,杜门还我睡年华。
菊秧按谱栽三径,农事成书著一家。
布谷声中忽过春,落红犹似恋芳尘。
陌头阵阵催秧雨,树底喧喧作社人。
身在可耕兼可钓,村愚忘汉亦忘秦。
大火西流风影疾,昏雾荒荒没寒日。
纸立孤鹑宛欲飞,肯傍秋风啄残粒。
忆昔平原短草枯,群飞群逐镇相呼。
开帘欣雨霁,烟火隔林微。
一径牛羊入,孤村桑柘稀。
长天连远水,积雾塞岩扉。
鸡犬安眠世事忘,避嚣恰称此村庄。
青山红树团茅屋,秋草荒烟冷夕阳。
不事繁华人自古,绝佳风味稻生香。
屣重泥沾齿,风高雨欲沱。
刑天方舞戚,蜗角尚称戈。
群计田分耦,谁言海不波。
世绝麟游薮,余同鸠寄巢。
畏人藏短发,问信断荒郊。
度日薪如桂,全身藉用茅。
上山复下山,僧庐三里余。
无数梅花林,照水争清疏。
禅宗息文字,掩关终岁居。
微露濡行人,揽衣起破晓。
一步一看山,翳丛惊宿鸟。
风廊出溟渤,钟声散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