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
翠被晓寒轻,宝篆沉烟袅。


宿酲未解宫娥报,道别院、笙歌宴早。

蜀锦新裁枝上蕊。
笑粲粲、含烟照水。
枝垂猩面湿,萼吐樱唇美。

借来数朵花枝巧。
更不许、蝶蜂知觉。
放下水晶帘,相伴炉烟袅。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

智琼年小逢珍偶。
多少事、灯前酒后。
夜合自开花,摇动珠帘口。

红蕤枕上啼红雨。
且坐听、玫瑰双杵。
纤手剔兰煤,楼外宾鸿语。

韩冯啄破秋千影。
琼扇里、春酲初醒。
半晌卸金虫,小试兰汤冷。

惺忪春梦何时足。
拼昼掩、银屏六曲。
绣倦歇鸳针,藏在沉香褥。

春闺金麦微微响。
青凤胫、轻移银网。
睡眼恰初瞤,一片红酥漾。

似红如白含芳意。
锦宫外、烟轻雨细。
燕子不知愁,惊堕黄昏泪。

骤疑西蜀筠笼至。
感身受、飘蓬况味。
细雨湿帘旌,归燕知寒意。
空阶碎滴芭蕉雨。
听叶叶、愁和砧杵。
剪泪问灯花,泪落花无语。
玉盘水浸金钿影。
清波映、红潮微醒。
娇艳体生香,露湿梨花冷。
海棠花下春风足。
停针线、忽萦心曲。
晓梦未分明,还向鸳鸯褥。
枕棱斜溜金钗响。
人倦起、日高朱网。
揽镜怯梳头,一点情波漾。
愁多懒说巫山雨。
那更理、玫砧香杵。
拥髻向灯花,碎滴红如雨。
春波欲浸桃花影。
试豆蔻、倦眸初醒。
绡解下裳红,壶泻珍珠冷。
狸奴花底金眸足。
卷绣帖、碧栏干曲。
红困一枝花,亸向茱萸褥。
卖花声入红楼响,看檐角、霞销珠网。
扶倦启香奁,一镜柔情漾。
郁金梳掠同心样,拼一只、金鸾给赏。
东君惯得花无赖。
看不尽、冶容娇态。
拟傍小车来,又被轻阴绐。
暖香萦梦春将晓。
小院静、曲房深窈。
翠幕一重重,哪有东风到。
柳腰暗怯花风弱。
红映秋千院落。
归逐燕儿飞,斜撼真珠箔。
啼莺似学歌喉巧。
正睡里、一声听觉。
风细绣帘间,押动情丝袅。
无端一夜东风骤。
便吹得、杏花消瘦。
待等小桃红,是晚春时候。
佳人占得春光早。
浓艳处、新妆偏好。
红穗绿云斜,玉燕金钗袅。
阳关可是登高路。
算到底、不如归去。
时节近中秋,那更黄花雨。
花房静锁春深窈。
茜影外、彩丝环绕。
做弄暗中声,送得愁多少。
玉箫声里冰轮涌。
霜气冷、宵寒偏重。
几度倚银屏,慵整钗头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