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要知滁上兴如何,养拙偷安幸亦多。


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裤襦歌。


公馀处处携山屐,官酝时时泛海螺。

上庠同补处,祖父昔通家。


书在灯俱续,舟移剑共差。


故都箕子麦,晚忆邵平瓜。

世变古来有,人才时岂无。


已移甄井玺,犹握酿泉符。


寿及周三老,名成汉八厨。

上人法一朝过我,问我作诗三昧门。


我闻大士入词海,不起宴坐澄心源。


禅波洞彻百渊底,法水荡涤诸尘根。

过君驷马里,逢君五马还。


乍看仍似梦,稍定各开颜。


白葛凉从进,清尊别任攀。

邮亭徙倚对斜晖,宦兴如君可不微。


小吏时时牵马过,新书种种换鹅归。


苍山迹忆环滁古,青史人堪拟岘非。

失意何曾恨解携,问安归去秣陵西。


郡斜杨柳春风岸,山映楼台明月溪。


江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匏系深知固蒂难,餋生聊托一壶间。


仙公卖药曾藏市,逸士操瓢只在山。


千里江湖浮处远,百年日月贮来闲。

琅琊山侧白云溪,石壁何年李监题。


翰墨一时称妙绝,尘埃数字尚端倪。


惊看龙虎潜光彩,恨使莓苔损角圭。

春此时归我亦行,归行何事异其程。


岐途柳倦难分绪,落日鹃催别作声。


扑面烟风回首罢,浥尘轻雨近峰生。

客路如寻幽,晓夕苍山下。


出没原岫间,景物时堪写。


纵瞩遂忘疲,阴容忽中洒。

遵涂出滁阳,望望琅琊山。


昔日阳明子,相期共跻攀。


寂寞卧山房,共话儒释言。

青琐金鸾迹未容,寘公犹在昔贤中。


著书定已追迂叟,得郡何妨号醉翁。


丰乐桥边鱼动镜,清流关下马嘶风。

春物行将老,怀君意讵堪。


朱颜因酒强,白发对花惭。


日日思琼树,书书话玉潭。

从来招隐地,未有剖符人。


山水能成癖,巢夷拟独亲。


猪肝无足累,马首敢辞勤。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旌旄拂曙摇行色,太仆乘春别故居。


谏草不存名自著,笔花常结梦何如。


西山雪月催成赋,南国风云待下车。

野棠花覆地,山馆夜来阴。
马迹穿云去,鸡声出涧深。
清风时偃草,久旱或为霖。
一舸江淮水寺钟,看碑应到白云重。
风尘羡尔扶藜去,秋满琅琊七十峰。
南谯山水部,茅舍托深栖。
庶子泉堪酌,琅琊石更题。
仙踪玄岳北,乡梦大江西。
渡连西涧草还生,六月黄鹂几个鸣。
为忆风流韦刺史,也曾来此涧边行。
三载江南江北,几番天雨天晴。
六合灵居梦觉,满庭檐卜风清。
暖阁高歌兴自漫,逼人风景更谁观。
封姨也有姮娥巧,碎剪琼花片片寒。
琼花飞遍满皇都,顿觉人间素练图。
寒透黑貂风力峻,穷厓何以得回苏。
舞倦天风白满楼,阒然谁不为埋头。
多情惟有梅花月,添得新妆不带愁。
天风猎猎夜漫漫,独坐烧梨展易观。
明月有情梅有伴,水晶帘外水花寒。
照眼寒光满结堆,散盐空费谢庭猜。
对炉自理烹茶火,门外应无俗客来。
天雨零花谩积堆,梨花庭院亦轻猜。
美人剩有山阴兴,中夜何妨带月来。
寒拍乱花弥六合,谁□□□自青天。
苦心不似羲皇眼,看破初开未有年。
玉粉谩收煮山茗,超□□□觉无垠。
从教换我通仙骨,冷笑销金帐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