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愚溪之口湘江左,茅斋不小亦不大。


斋前看江江只流,江中望斋斋更幽。


两潘读书韵清壮,湘妃出听鱼吹浪。

挂冠缨上已无尘,犹爱溪光碧照人。


点检旧游黄石在,扫除诸念白鸥亲。


一尊父老囊金尽,三径松筠生事贫。

凄风急雨脱然晴,当道横山似见迎。


野水茫茫何用许,烂供游子濯尘缨。

此夕酹江月,犹记濯缨秋。
濯缨又去如水,安得主人留。
旧日登楼长笑,此日新亭对泣,秃鬓冷飕飕。

汉江堤畔草芊芊,蜡屐登山醉欲眠。
天际香垆君自见,可能身染玉京烟。
一抹青山堕酒卮,濯缨人醉弄涟漪。
莫惊常侍仍呼柳,曾赋沧波太液池。
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
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
使君堂左侧,一径转幽森。
地阻青林僻,亭开碧水深。
薄遗投绶意,因寄濯缨心。
残春风雨绕檐声。
山空分外鸣。
闲来落佩倒冠缨。
风生微澜湛蘋芷,欲洁吾缨应为此。
吾缨已洁可奈何,只恐尘埃污斯水。
平生诗思弗浪与,一旦园池来寄题。
得名当复主人胜,孺子之歌畴不知。
洗耳常思古逸民,小亭闲傍绿杨津。
能收楚泽歌中趣,不惹长安陌上尘。
触目鸢鱼千古在,忘机鸥鹭一时驯。
良晨指孟陬,俶驾戒徂两。
仓庚岂后时,鶗鴂已成响。
晴晖幂东照,绪风款西扬。
翛然无限沧浪意,况有幽亭近水安。
孺子有歌同鼓枻,故人无约共弹冠。
通宵云气侵衣润,六月波光入坐寒。
静处高斋昼杜门,溪亭来往间开樽。
钓台逸老心非傲,浮石仙人迹尚存。
对岸烟林双佛寺,隔滩风笛一渔村。
江上老人终独往,尘中孺子果何知。
溪翁欲识沧浪意,看取青霄浸月时。
茶陵水似沧浪清,我行征骖登小亭。
孔圣去矣不可见,野人有歌谁复听。
孟子能推孔圣心,寥寥斯意有谁寻。
杖履叨从五马行,山翁醉舞乐升平。
昨朝台上观垂钓,今夕江边伴濯缨。
瘴水东流头半白,仙山南望眼双明。
早岁逐浮名,尘埃已倦行。
浩然临绝岸,聊此振烦缨。
世事随波远,吾心自水清。
妖氛满世间,莹心兹得地。
瀑布岩前飞,势猛鸥乌避。
洗涤无纤尘,澄虚全浩气。
二渠日夜流,利厚争所起。
先生坐东亭,立法书在纸。
老农到今守,后来谁敢毁。
天寒松柏青,厩闲骥骥老。
潇洒竹窗前,超然鸣以道。
惟有岩上月,时来伴幽讨。
污俗正朋亡,归来卧空谷。
养鹤不成双,相从守幽独。
素羽信非群,孤唳杳无续。
大厦不可扶,诰命已云绝。
老臣坐深林,有泪化为血。
拟成丝纶言,救世心独切。
吁哉土德衰,群奸恣蟊贼。
欲加萧斧诛,修史乃其职。
谁知深山中,法若春秋直。
仙术秘丹经,昔人藏九籥。
幽栖白云根,保此一炉药。
吟残深雨来,梦断岩花落。
猛虎正横行,孤猿发长啸。
名高世人间,三枉鹤书诏。
借笏趋朝参,天意独难料。
杖藜高山头,历览众景会。
泰摹屹若屏,黄河泻如带。
幽怀逐冥鸿,万事寄天籁。
皎皎居士缨,岂有尘可濯。
爱兹沧浪清,偶以斯名记。
转谷群鸽归,衢岸游鱼跃。
涉世谁能不混尘,幸无尘土点簪绅。
沧浪解洗许由耳,醽醁还浇靖节巾。
心地已非污可染,盘铭自警德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