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馆开石壁雪泠泠,下马蓝田是此亭。


大圣塔留开士颂,玻瓈泉勒使君铭。


河西一水城头白,淮曲诸山枕上青。

萧飒将军树,巫阳不可招。


珥貂荣七叶,射虎壮三朝。


淮海曾搜粟,荆湖薄伐苗。

星殒凄凉夕,江流鸣咽声。


珠襦颁袐器,玉碗赐佳城。


草木祁连冢,风云骠骑营。

龟山其下古淮濡,上驷骎骎稳著鞭。


千里八年闻皂盖,九重一旦下青毡。


名郎他日曾趋禁,静镇今朝叠典边。

一名兼一尉,未足是君伸。
厉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
路翻平楚阔,草带古淮新。
县郭高临紫翠间,泊舟乘兴一跻攀。
荆扬南望无多路,淮楚西来第一山。
僧舍径幽松影合,水祠碑在藓痕斑。
君自金张侣,从予嵇阮游。
祗园分客袂,星渚系归舟。
楚国烟霞晚,隋河榆柳秋。
临淮郡事素称繁,太守才明此典藩。
每岁欲甄群吏状,是人思出大贤门。
孤生自恨方趋走,末迹无缘被荐论。
浩荡春风吹客愁,谁教杨柳系行舟。
燕然有约终须到,淮水无情只漫流。
蝶弄风光还草草,雁传消息底悠悠。
尺一西来唤我归,扁舟正是泛淮时。
功名不复平生梦,物色能销几首诗。
去国九年嗟已老,暮途双节偶然持。
野寨苍茫落照中,东征三载未成功。
黄金似土供儿戏,白骨如山泣鬼雄。
天狗星流军府动,水犀兵散弩台空。
秋满东南第一山,古来贤达几登攀。
两城楼阁西风里,八卫旌旗北斗间。
羽扇纶巾君未老,麻衣草座我空闲。
年年送人作校官,也知当代重儒冠。
固因学舍人才盛,自觉戎藩礼数宽。
一县士风今日见,百年师道后来看。
第一山中风物殊,我欲买田来卜居。
风林把酒听黄鸟,雪港挂罾分白鱼。
富贵不来吾老矣,渔樵有约子何如。
旧县新城取次过,百年世事几风波。
挂帆客过沽春酒,复业人归理钓蓑。
山水未生淮白少,暮云欲尽海青多。
篷背有霜篷底眠,梦中犹念草鞋钱。
强炊五斗官仓米,也趁千艘落水船。
居士秃巾撩楚雁,僧伽孤塔供淮天。
岂肯闲寻竹径行,却嫌丝管好蛙声。
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圣贤道术千年在,丰芑人文二雅存。
无说敢当花雨赞,何能不愧雪深门。
辰居北望真无极,泗水东流亦不言。
草创无城郭,崎岖万壑中。
人民移旧县,鸡犬识新丰。
小试牛刀割,长驱虎穴空。
昔人耽吏隐,曾此驻高轩。
白日无公事,青山满县门。
调琴寄幽兴,拄笏欲忘言。
江流何呼汹,浮梁朵动摇。
解装古棠邑,落日上轻舠。
水痕涨初落,木杪悬菱菱。
暮宿莲塘云,晓策釜山蹇。
乡音虽渐改,百里未云远。
西风阡陌凉,亭午日犹暖。
秋风吹桂树,驿路飘清香。
淮山一夜雨,霁色催晨装。
寥泬天宇高,新雁争先行。
盱眙南山湄,泗城浸如臼。
雉堞宛然围,流波荡缺口。
城心矗浮屠,晃朗存户牖。
昨朝湖外望,远黛一眉弯。
今日山边度,重冈百折间。
修篁纷碧绿,浅水细回环。
昔年羸马经过地,摇落能将别绪催。
暝色数峰随客到,秋声一夜渡淮来。
冠裳异代余松槚,龙虎英风没草莱。
都梁西下路,云草望中繁。
积石甃山郭,孤城抱水村。
江峰屋半赭,野火树同髡。
风物凄凉天地秋,凭高不尽古今愁。
关河北望三千里,淮泗东来第一州。
日暮边声传画角,早寒霜气袭重裘。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