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桃花双颊映珠衣,梦醒华清事已非。
三径凉生莺燕少,一庭香蕴蝶蜂稀。
夕阳屋角红疑滴,细雨墙根翠欲飞。
娇枝红破一分霜,不共芙蕖值野塘。
叶卧岂黏游客屐,花飞时扑美人箱。
丰神细写题词李,艳丽翻怜出塞王。
销尽幽闺怨女魂,和烟和雨映重门。
枝分翠黛秋无影,泪化红冰镜有痕。
漫道轻盈桃叶渡,剧怜惆怅浣花村。
长短亭前万柳斜,不堪攀折寄天涯。
悲凉关塞萧萧马,冷落江村点点鸦。
荒草有情偏惹恨,夕阳何处更飞花。
吹到西风冷闭门,荒烟苦雾月黄昏。
笛中送尽耆卿曲,台上全消楚客魂。
大地冰霜归气数,在天星宿自灵根。
江南风月旧繁华,金粉楼台百万家。
胜境可怜新雨换,怀人无奈夕阳斜。
绕村萧瑟留归燕,终古栖迟尽暮鸦。
脉脉含秋,依依锁梦,春游记拂兰船。
只解牵愁,何曾绾得华年。
关山笛里西风冷,便纤腰、瘦尽谁怜。
夕阳荒影,怪西风吹瘦,一丝丝碧。
衰草长亭寒水渡,别意何堪重忆。
系马痕消,藏鸦荫减,无限凄迷色。
瑟瑟簌簌,蒙蒙澹澹,斜阳画出秋影。
自莺声啼老,浑不是镜中眉晕。
愁春梦醒。
春风袅袅正堪怜,只见平芜十里烟。
闺阁离愁犹缕缕,阳关别恨益绵绵。
风流张绪思前日,涕泪桓温感往年。
处处砧声动捣衣,江南佳景感时非。
荒寒古道行人少,寥寂长亭去马稀。
水涴眉痕知叶落,波飘絮果忆花飞。
枝枝摇曳拂寒霜,不似依依春草塘。
赋就枚生留彩笔,诗吟谢女检青箱。
枉从越国怜西子,莫向梁园问孝王。
秋雨潇潇欲断魂,那堪瘦影黯衡门。
萧疏洛里传霜信,披拂章台乱月痕。
羌笛凄凉吹绝塞,残蝉断续咽寒村。
明月扬州路。
是何人、玉箫低咽,伤心金缕?司李风流销沈后,一片竹西烟雨。
又瑟瑟、江天迟暮。
不关摇落亦销魂,几缕残烟是墨痕。
剩有冷吟间醉处,暮鸦零乱夕阳村。
不尽长条与短条,西风吹瘦女儿腰。
江南自古伤心地,流水斜阳送六朝。
肯将傲骨受人怜,清夜香消一炷烟。
何物功名能缚束,闲情诗句自缠绵。
酿开竹叶时拚醉,种有梅花不记年。
儒冠抛却遂初衣,世事何心问是非。
袖有枣梨儿女喜,门无租税吏人稀。
嘉鱼惯向晨餐具,庄蝶时从午梦飞。
移家钟阜几星霜,安步时时过野塘。
笑我荆溪生白发,望他孺子继青箱。
立身重虑亏先德,俟命何须礼梵王。
闲从风雨读招魂,谢绝繁华昼掩门。
游戏诗题和柳韵,郎当衣染旧莓痕。
方舆鸿制搜群籍,城市蜗居类半村。
弱不禁风素自怜,黄昏细雨断疏烟。
楼头指冷谁吹笛,塞上身单欲寄绵。
一任啼乌翻子夜,直须飞雪送穷年。
风里枝条弱,秋来雨露匀。
可怜曾折处,应有未归人。
莺语久岑寂,蝉声自苦辛。
最清楚长亭官道,十里西风,一鞭残照。
容易天涯,来时南浦暗芳草。
如今攀折,更一半霜推掉。
江干红树不禁霜,秋满长空水满塘。
似尔寒声来荻渚,有人乡思起车箱。
关临塞漠屯刘沔,池筑睢阳忆孝王。
淮南秋雨黯销魂,归思悠悠自掩门。
疏柳残蝉才绝响,空梁去燕杳无痕。
横塘菰米波千顷,浅渚芦花月一村。
岁岁红亭送别筵,千条齐映碧云天。
曲江今日重回首,只有寒鸦与暮蝉。
对短檠昏,秋光淡,底事凄凉重省。
小楼春去矣,念生来弱骨,怎堪愁病。
漫赋梨云,休悲絮雨,清泪那能消尽。
青春泽亦久,弱质岂堪任。
顿觉形俱减,何曾秋已深。
影摇既竭力,丝系不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