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翠蛾羞黛怯人看。


掩霜纨,泪偷弹。


且尽一樽,收泪唱《阳关》。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


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

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


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


晚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

忆昔司酒毋,濒湖赋官屋。


颇如贺知章,上疏得湖曲。


诗虽竟坐穷,天亦稍从欲。

回庑抱曾阁,萧然深且虚。


画栏凭曲曲,高竹爱疏疏。


尘滓外不到,衣襟清有馀。

此君玉立此楼空,不复幽眠想白公。


百尺有檐侵碧落,千竿无语足清风。


阑尖亭影流渔屋,龛面祠香托佛宫。

红尽桃初实,青浓柳欲花。


春归人迹少,山远市声哗。


空有前朝树,难寻处士家。

远岫远虚宇,幽深一径开。


应声秋谷静,招手白云来。


立马吟看菊,攀松步破苔。

景色推重九,人谁笑口开。


乌龙山自好,僧閤我初来。


返照明松径,闲花落砌苔。

画鹢凌风汗漫游,雨声飞出万山头。


江湖望阔边城起,吴越音多客思柔。


野树有枝犹系马,官荷无叶不藏鸥。

精舍萧疏近水凉,分明一径绿沉枪。
就移山近湖皆隐,放出楼高寺倒藏。
春透露梢齐曲槛,晓翻风箨过修墙。
万竿丛里立嶆峨,叶叶清风受用多。
见说香山老居士,夜深犹唱竹枝歌。
吴汉仙翁丹井西,君家高阁俯清溪。
泠泠修竹莺时到,井井空烟鹳昼啼。
解带欲围苍雪远,敲门待看绿阴齐。
草木尽改色,孤标绿正繁。
曳云扶劲节,攲石护盘根。
静者宜投迹,高人时避喧。
逼砌筠窗围小院。
日照花枝,疏影重重见。
金鸭无风香自暖。
一诺定须游竹阁,多时凝望出松台。
只应城市醺醺醉,肯为诗翁特特来。
湖水秋来清见底,仙山雨后翠成堆。
道人乐岩栖,泉石厌眼耳。
胡为一叶舟,泛泛西湖水。
应怜老居士,巾屦困尘滓。
西岑僧舍知多少,竹阁巍然鹿苑中。
蜡屐登临非俗客,石床宴坐属诗翁。
黄金阶砌纷纷月,碧玉窗棂细细风。
飞盖山城外,寻幽鹿苑中。
层轩不受暑,修竹自生风。
江海多年别,杯盘一笑同。
昔日孤山像,重移阁几春。
骚名垂句法,遗爱稔邦民。
雨剥一碑古,风摇万竹新。
春馀景物尚芳华,写景词工语不夸。
绮馔玉樽筵秩秩,碧梧翠竹影斜斜。
湖山风月须频赏,南北车书已一家。
竹石寒相倚,云窗晓共开。
闲身方外去,幽意静中来。
坠响风随箨,移阴日上苔。
来此琅玕影里吟,更于何处觅山林。
千年清事无人管,独有香山领此心。
古寺依山起,幽轩对竹开。
翠阴当昼合,凉气逼人来。
夜影疏排月,秋鞭瘦竹苔。
岁寒编竹阁,蜗缩度穷年。
日暴南窗纸,风垂北户帘。
炉深全火气,铛小聚茶烟。
极目尽天际,风烟杳霭间。
水光清滉日,野色远连山。
白鹿今何在,高僧此独闲。
竹阁寒相倚,云窗晚共开。
闲身方外去,幽意静中来。
声响风随箨,阴移石上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