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美人为离别心情难受,却又怕人看见被取笑,手执白纨扇掩遮面容,让泪珠儿暗暗流下。请再饮一杯酒,收起离别的泪,我歌一曲《阳关》。谩说帝城遥遥天一样远,天再远也易见,再见到你难上难!
画堂新建色彩斑斓,依山傍水在孤山上,还有精巧玲珑的曲栏干。可以凭栏远眺西湖景色。可是你一离去,画堂栏干将为谁安置?眼前花絮飘落,与春色相逢只有待来年。明年春日驾着小舟寻觅旧迹,怕也难寻到往日欢踪,天连水,水连天,往事渺茫无处寻访。
版本二:
美人为离别而含羞带愁,不敢正视行人。她掩面以霜纨之扇,暗自垂泪。且饮尽一杯饯行酒,强忍悲痛唱起《阳关三叠》。莫说京城遥远如天边,重逢容易,再见你却难上加难。新建的画堂临近孤山,曲折的栏杆为谁而设?如今飞絮飘舞,落花满地,那明媚的春色要等到明年才归来。我欲划一叶小舟去寻往昔旧事,却无处可问,只见水天相连,茫茫无际。
以上为【江神子 · 孤山竹阁送述古】的翻译。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据唐·崔令钦《教坊记》、敦煌曲子词与现存晚唐前文人词,均无载录《江城子》,故是调当兴于晚唐。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谓是调源自唐著词曲调,即唐时酒令,知是调始流行于晚唐酒筵上,经文人加工,遂成小令词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端己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间有三十六字、三十七字诸格。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调兴之初,格式尚未定型。全唐五代以《江城子》词约十六首,由七位词人所作,以端己最长,当为最早依调填词者。五代时,欧阳炯单调词添一衬字变尾二句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法」。牛松卿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开宋词「添字法」。尹鹗单调词摊破首句为两三言句,开宋词「减字法」、「摊破法」。北宋初,是调作者甚少,晏同叔、柳耆卿、欧阳文忠诸大家均无《江城子》传世,唯张子野有两首《江城子》。至东坡始变双调,由是词格渐定。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證》中考东坡首用是调约于熙宁年间,《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与《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即东坡初创之作,仍承唐五代词柔婉细腻之风。元丰间,《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一代词风,引时人乃至後代追和。是调衰于金元,近三分之一为道士所作,内容多涉道教。《钦定词谱》:「晁无咎改名《江神子》,韩涧泉词有『腊後春前村意远』句,更名《村意远》。」严建文《词牌释例》:「《江城子》,又名《江神子》、《村意远》、《水晶帘》,……清李符曾《词家辨證》云:『南唐人张泌有《江城子》二阕,五代欧阳炯用此调填词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含本意……」《唐圭璋推荐唐宋词》注:「《江城子》调应由咏江城事而得名。『子』为曲名後缀。本篇用原始题意咏扬子江畔古城金陵。」可知调因欧词「如西子镜,照江城」句得名。欧词虽非现存《江城子》首作,然咏江城金陵事而归本意。有单调四体,分三十五字、三十六字、三十七字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阕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
「孤山竹阁送述古」:《二妙集》本、毛本作「述古去馀杭,为去思者作」。
述古:陈襄,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字述古,因家在古灵村,人称古灵先生。宋仁宗、宋神宗时名臣。倡理学,与陈季甫、周希孟、郑穆友称「海滨四先生」。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濛阳诸县。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入为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出知常州。宋英宗治平初,复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宋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知杭州。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复知陈州。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卒,年六十四。尝荐司马温公、苏东坡等三十三人。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百二十一·陈襄传》。
孤山竹阁:清·朱彊村注引《传灯录·卷四·〈前智威禅师下三世旁出法嗣·鸟窠道林〉》:「乌窠禅师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白居易出守玆郡,因入山礼谒。乃起竹阁于湖上,迎师居之。」龙榆生笺引唐·白乐天《宿竹阁》诗:「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又引南宋·潜君高《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白公竹阁》:「白公竹阁,旧在广化寺柏堂之後,有小阁,多植竹。白公每偃息其间,仍有诗,遂以名。今与寺俱徙。」
霜纨:傅子立注:「班婕妤《扇诗》:『新织齐纨素,皎洁如霜雪。』」刘尚荣按:「题作《怨歌行》,『织』原作『裂』,『皎』或作『鲜』,傅注误标篇名。」
一樽:《东坡外集》作「一杯」。
唱:元延祐本作「听」。
《阳关》:傅子立注:「王维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後人以为《阳关曲》唱之。」刘尚荣按:「唐人作为送行之歌,反复吟咏之,谱入乐府後称《阳关三叠》,简称《阳关曲》」
「谩道帝城天样远」句:傅子立注:「晋明帝幼而聪慧,年数岁,坐元帝膝上。属长安使来,元帝因问明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刘尚荣笺:「事详《世说新语·夙惠》、《晋书·卷六·明帝本纪》。间者,珍重阁本作『昨者』,《世说新语》作『昨日』,《晋书》作『间者』,皆可通,而傅注似录自《晋书》。」龙榆生笺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谩道,沈钞本、清钞本、晒蓝本作「谩道」,珍重阁本、吴讷钞本、毛本作「漫道」,按此二词通用。
「天易见,见君难」句:化用「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语,言不易再见述古。
画堂:指孤山寺内与竹阁相连投的柏堂。《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东坡外集》作「画楼」。
新缔:元延祐本作「新创」,吴讷钞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毛本作「新构」。
水连天:傅子立注引唐·杜少陵《渼陂(Měi Bēi)西南台》诗:「天水相与永。」又引胡秋田《黄金台》诗:「黄金台上草连天。」
1. 江神子:词牌名,又名《江城子》,此为双调七十字体。
2.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宋代为游览胜地,林逋曾隐居于此。
3. 述古:陈襄,字述古,时任杭州知州,后调往汴京,苏轼作此词送别。
4. 翠蛾:指女子细长弯曲的眉毛,代指美人。
5. 羞黛怯人看:因悲伤而眉目含愁,不敢见人。黛,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
6. 掩霜纨:以洁白的团扇遮面。霜纨,素白的绢制团扇,象征纯洁与哀伤。
7. 《阳关》:即《阳关三叠》,唐代著名的送别曲,源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 谩道:别说,莫说。帝城: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9. 画堂新缔:新建的华美厅堂。可能指西湖边为官宴或迎送所建之堂。
10. 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暗示春去难留,人事已非,美好时光须待来年。
以上为【江神子 · 孤山竹阁送述古】的注释。
评析
《江神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阕描述歌妓在饯别时的情景,下阕模写歌妓的相思之情。词中传神地描摹歌妓的口气,代她向即将由杭州调知南都的僚友陈述古表示惜别之意。这首词属于传统婉约词的写法,表现细緻,语调柔婉。
宋神宗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东坡在杭州送别友人陈述古而作。陈述古为杭州知州时,东坡为通判,二人政治倾向基本相同,又是诗酒朋友,守杭期间甚为相得。这年七月,陈述古由杭州调知南都,于是僚友们为陈述古举行了几次饯别宴会。东坡在这段时间先後共作了七首送别陈述古的词。其中有《菩萨蛮》,或题为「西湖席上代诸妓送陈述古」。
竹阁在杭州西湖孤山寺内,为白乐天在杭州时所建,故又称白公竹阁。据《乾道临安志·卷二》云:「白公竹阁,在孤山,与柏堂相连,有唐刺史白乐天祠堂。」继杭州僚佐在有美堂举行盛大饯送宴会之後,东坡又与陈述古泛舟西湖,宴于孤山竹阁。在这些宴会上都是有官妓歌舞侑觞的。这首《江城子》同《菩萨蛮》一样是作者摹拟某官妓语气,代她向陈述古表示惜别之意。
这首词是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为送别前任知州陈襄(字述古)所作。全词以女子口吻抒写离情,借景寓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细腻。词中既有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暗含仕途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通过“翠蛾”“画堂”“飞絮”“水连天”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凄美的氛围,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苏轼早期词作婉约深致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其日后豪放词风的雏形。
以上为【江神子 · 孤山竹阁送述古】的评析。
赏析
本词采用代言体,假托女子之口表达送别之情,是苏轼早期词风受花间、南唐影响的体现。开篇“翠蛾羞黛怯人看”以细腻笔触刻画女子娇羞悲戚之态,“掩霜纨,泪偷弹”进一步渲染离别的哀婉气氛。饮酒唱《阳关》是送别惯例,但“收泪”二字写出强作欢颜的辛酸。“天易见,见君难”一句转折深刻,表面说帝都虽远尚可见,实则强调人情聚散之难,语浅情深。
下片转写景物,“画堂新缔近孤山”似写实景,实则暗含人事更替之感——新堂已成,主人却去。“曲栏干,为谁安”一问,充满物是人非的怅惘。随后“飞絮落花”点明暮春时节,春色将尽,只能寄望“明年”,时间流逝之感油然而生。结尾三句由实入虚,“欲棹小舟寻旧事”是深情追忆,而“无处问,水连天”则以浩渺烟波作结,境界开阔,余韵悠长,令人顿生苍茫之叹。全词情景交融,婉而不靡,哀而不伤,体现了苏轼词早期婉约风格中的清刚之气。
以上为【江神子 · 孤山竹阁送述古】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乐府纪闻》:“东坡在杭,送陈述古守南都,作《江城子》云:‘天易见,见君难’,情辞凄婉,人称绝唱。”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天易见,见君难’,语极沉痛。‘水连天’三字,一片化机,非深于词者不能道。”
3.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评:“婉约之中,自有骨力。‘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寓意深远,非徒写景。”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时,此类情景交融之作正合其审美理想。
5.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阕为公在杭时送陈襄入都之作。托意闺音,实抒士友离悰,格高韵远,北宋前期小令中佳构也。”
以上为【江神子 · 孤山竹阁送述古】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