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山青青,水绿绿。
芦花两岸风簌簌。
白云引惹共飞扬,寒霜点缀怜披拂。

避世水云国,卜邻鸥鹭家。


风前挥玉麈,霜后幻杨花。


骨相缘诗瘦,秋声诉月华。

惊风凄切。
满江干一片,冻云吹折。
飘万点、不辨东西,枉赚得,行人鬓丝添雪。

钓丝秋雪,履迹斜曛,野塘凉意初著。
影没凫翁,换蒲稗、春波绵邈。
低艇谁移,短簃孤坐,鬓霜惊觉。

竟头白。
明镜秋霜共色。
荒埼外、摇露荡烟,零乱春丛换凄碧。

溪光荡入万峰晴,十二桥衔打桨声。


到倚高楼花满眼,白波翻海接霄明。


旁淤洲渚鸦巢照,裂幅云霞雁字横。

心开五对忘,性逸六情绝。
气神形变化,首级空飞血。


功旌丹品莹,产阳魂,奋威烈。

江神不借一帆风,急水难收寸进功。


攲枕高眠真有愧,挽舟人在荻花中。

鲤鱼甲露江中渚,芦荻花浮渚上霜。


樯影落江疑是钓,巨鳞惊跃鹭飞忙。

江山满眼似相迎,一鬨人烟问地名。


舟过已经金口市,水流应到石头城。

芦花两岸风萧瑟,渺渺烟波浸秋日。


鸥鹭家深不见人,小舟忽自花中出。

悲秋已过黄花节,照眼浑疑白帝城。


更类吾家子猷棹,飘然乘兴雪中行。

长江十里渺连空,逆水那堪更逆风。


定是江神怜远去,欲吹船转浙江东。

短埼飞雪,别浦流云,暮天凉意初觉。
野色遥连,暗隔断、红香城郭。
刻意寻秋,不堪愁鬓,等闲迷著。

任在芦花最深处。
浪静风恬,又泛轻舟去。
去到滩头遇俦侣,散唱狂歌鱼未取。

连素穗,翻秋气,细节疏茎任长吹。
共作月中声,孤舟发乡思。

寻去非花,看来若梦,秋光散落溪湾。
萧瑟离披,一天愁思回环。
西风荡破潇湘色,淡蒙蒙、冷雁前山。

冗花焦叶袅风漪,乱展江乡白渺弥。


两岸水枯鸥宿处,一天雪衮雁衔时。


羌儿削管吹边远,淮俗编帘障屋危。

芦花两岸堆成雪,旅客怀归心欲绝。


轻棹如浮剡曲舟,开尊似坐瑶池月。


年华随水向东流,芦荻无心亦白头。

风起芦花散雪,纷纷故着枯槎。


晓日曚昽照处,十分认作梅花。

西风老我。
叹长此、霞浦烟村,浮根飘泊。
水国花疏,早被哀鸿知觉。

鲤鱼风起。
剪梨云遍地,远弥天际。
弹粉林峦,得王维图意。

学士才名半滑稽,沧浪歌里得新知。


静思金马门前直,那似芦花被底时?


梦与朝云行处近,醉从江月到来迟。


风流满纸龙蛇字,传遍梁山是此诗。

天接苍苍渚,江涵袅袅花。


秋声风似雨,夜色月如沙。


泽国几千里,渔村三两家。

洞庭木落水边秋。
院宇谁家不记愁。
雁阵惊寒字字休。

江潭摇落暗伤神,絮絮团团看不真。


斜傍酒旗风雪夜,多应无价玉壶春。

飘飘校书郎,栖迹芦花坞。


孤云卧高林,双凫下清浦。


玉树带蒹葭,秋光映眉宇。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渔村近远鹤汀傍,一阵风来一阵狂。
苍雪卷晴江月冷,白云收影水天长。
海鸥冲落头先白,塞雁衔来喙亦香。
浪得花名久,萧萧白鹭洲。
丛深缘近水,干弱易成秋。
明月寒渔户,江风拂客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