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谪宦山州自训童,因求书籍有遭逢。


偶收毛郑古诗义,认得欧虞旧笔踪。


南郡携行心不足,西斋送去手亲封。

不住东林寺,云泉处处行。


近臣那得识,禅客本无名。

柳近清明翠缕长,多情右衮不相忘。


开缄虽睹新篇丽,破鼻须闻冷酒香。


时态懒随人上下,花心甘被蝶分张。

何宋清名动粉闱,不才今日偶陈诗。


考功岂敢闻题品,水部犹须系挈维。


积雪巷深酬唱夜,落花墙隔笑言时。

小梅零落雪欺残,浩荡穷愁岂易宽。


唯有郎吟偿晚景,且无浓醉厌春寒。


高斋每喜追攀近,丽句先忧属和难。

钱塘三日风雨急,古铜夜光飞霹雳。


是知神物出人间,犹带吴宫土花碧。


玉桥素练悬银河,支机女儿飞凤梭。

卷帘天色静,近濑觉衣单。


蕉叶犹停翠,桐阴已爽寒。


云从高处望,琴爱静时弹。

风物已萧飒,晚烟生霁容。


斜分紫陌树,远隔翠微钟。


宿客论文静,闲灯落烬重。

竹径通邻圃,清深称独游。


虫丝交影细,藤子坠声幽。


积润苔纹厚,迎寒荠叶稠。

门巷唯苔藓,谁言不称贫。


台闲人下晚,果熟鸟来频。


石脉潜通井,松枝静离尘。

苍翠经宵在,园庐景自深。


风凄欲去燕,月思向来砧。


碧石当莎径,寒烟冒竹林。

深斋尝独处,讵肯厌秋声。


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

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


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


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


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

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


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

闲园清气满,新兴日堪追。


隔水蝉鸣后,当檐雁过时。


雨馀槐穟重,霜近药苗衰。

虫声已尽菊花乾,共立松阴向晚寒。


对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栏干。

左掖初辞近侍班,马嘶寻得过街闲。


映鞭柳色微遮水,随步花枝欲碍山。


暖泛鸟声来席上,醉从诗句落人间。

轧轧朱轮道路长,虎丘山下剩春光。

军城旧是吴王国,郡守曾为谏署郎。

祖席咏歌金玉振,下车条教蕙兰香。

南国求良牧,中朝辍谏官。


君恩偏念远,臣节岂辞难。


骑影过梅岭,溪声上赣滩。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


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

十年归客但心伤,三径无人已自荒。


夕宿灵台伴烟月,晨趋建礼逐衣裳。


偶因麋鹿随丰草,谬荷鸳鸾借末行。

东林初结构,已有晚钟声。


窗户背流水,房廊半架城。


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


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

凤哉凤哉!啄琅玕。
饮瑶池,栖昆仑之山哉。
中国有圣人,感和气。

闲园柳绿井桃红,野径荒墟左右通。


清迥独连江水北,芳菲更似洛城东。


时看雨歇人归岫,每觉潮来树起风。

露荷迎曙发,灼灼复田田。


乍见神应骇,频来眼尚颠。


光凝珠有蒂,焰起火无烟。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


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

刻石记天文,朝推谷子云。


箧中缄圣札,岩下揖神君。


语别梅初艳,为期草欲薰。

圣代少封事,闲居方屏喧。


漏寒云外阙,木落月中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