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令娴生向岁除时,正值瑶林雪满枝。


早得双珠归凤掌,长描五岳在蛾眉。


千金未作编蒲笑,一日从无采葛思。

汉时王逸推能赋,君复风华似叔师。


甘液含消中圣后,香琼饵罢得仙时。


兰陵祭酒何曾老,天禄传经亦未迟。

朱云曾为汉家忧,不怕交亲作世仇。


壮气未平空咄咄,狂言无验信悠悠。


今朝我作伤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

十年避地谁知我,此日看君自可人。


空谷正思驹皎皎,清溪还度石磷磷。


韩公住处皆荒服,区册归时及早春。

归路依微取次寻,前山日日厌登临。


寒经索岭霜林静,瘴入盘江昼雾深。


古驿荒凉惊岁晚,野云容易结秋阴。

相逢僧话了幽寻,不负沧浪一访临。


对菊莫谈当世事,品茶犹识古人心。


白云共住山前后,黄叶自知秋浅深。

深雪没履寒彻绵,谁子扣门四诗仙。


袖中黄绢齑臼辞,涂抹既醉凫鹥篇。


我非不纳学泄柳,政尔欲眠如孝先。

溧阳三日雪平地,城市十家九家闭。


官舍无毡冷彻骨,省事正宜寻老计。


小人自不知纪年,我久忘吾岂忘世。

解事无人似乐天,玉簪旧语世相传。


打包就使从前话,弹指安能断后缘。


寂寂空房惟法喜,茫茫何处问臞仙。

朝来剥啄叩门谁,昨夜灯花已报知。


腰下方悬新守印,眼中已见故人诗。


十年且喜朋簪合,千里休言官牒随。

尘寰渐远渐凄清,似向昆仑采玉英。


此地已知邻华子,几人犹道识方平。


步高那复肌肤重,心逸都疑羽翼生。

良友嗟尘网,相期物外游。


求珠非赤水,不死是丹丘。


机上麟交擗,樽中蚁乱浮。

惟公之所存,致后协二典。


当入相天子,贤业遂大展。


万类随坯陶,四时无盭舛。

衰病何堪治邺台,贰车犹喜得高才。


方资庖刃投虚利,忽怆瓜时及代回。


别袂醉分云共惨,去涂尘寂雪初培。

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肩间讶许同。


枉自梦刀思燕婉,还将抟土问鸿蒙。


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

好怀日近少曾开,心忆湖山曾屡回。


不是故人多雅致,谁能相约看花来。

环枢堂上迟明来,要向花前不放杯。


只恐狂风无顾藉,尽将春色委苍苔。

自是仙家春日迟,紫绵无数袅柔丝。


凭君多置看花酒,肺渴如今似漏卮。

归隐山林叹未能,强支世故力难胜。


少狂欲作追风骠,老退还如被冻蝇。


客赋有愁逾万斛,兵厨无酒可三升。

国士朝黄屋,无辞路八千。


徒嗟苏子困,谁识祢生贤。


腰下无金印,山中有翠烟。

忝位台司岁月深,中书自笑不如岑。


殷周礼乐真予事,唐舜规模本素心。


郑五每惭难作相,胥靡终欲强为霖。

家风五字作长城,四至何曾慕九卿。


问舍山林端欲老,分符湖海尚叨荣。


北南二阮俱贫士,大小两冯惭颂声。

缓缓游春且莫催,而今挥麈短辕回。


一百五日天气近,二十四番花信来。


赌墅未容窥谢傅,即心聊复探黄梅。

群山走沧海,南戒开越门。
峨峨观察使,坐镇潮梅循。


驻节古揭阳,一官清而尊。

平生未悔作乖崖,亦解逢人辄道佳。


闲处看云容独立,说场论古喜相排。


一春积雨蛙生灶,满地残花蝶上阶。

水驲传诗柬屡修,簿书忙里且闲偷。


三江此地朝南海,百甓何人运广州。


微雨渐催残腊近,寒梅已放故园不?


欲寻高处同舒眼,浩浩风烟镇海楼。

男儿三十不将相,看花长醉珠江舫。


红牙小拍鹤南飞,选词亲付珠娘唱。


但作鸳鸯便是仙,满江花气养韶年。

西北有浮云,白白澹将坠。
安知东南望,有海乃无地。


海气秋昏昏,天星为易次。

明月出南斗,西园秋气清。
官闲自课儿,渊渊夜读声。


维公有佳儿,卓荦人中英。

东坡谪岭外,诗境益奇绝。


公虽度岭来,非谪乃持节。


诗境与之同,意态雄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