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行云翠湿寒难晓。
水仙夜上芙蓉老。
山枕酒醒时。

不是逢清世,何由见皂囊。


事虽危虎尾,名胜泊鹓行。


毒雾郴江阔,愁云楚驿长。

仗节遵严会,扬舲溯急流。


征涂非白马,水势类黄牛。


跳波鸣石碛,溅沫拥沙洲。

惊涛出江口,一片雪山飞。
舟与雷霆斗,人为鱼鳖归。
偷生惭有剑,卒岁叹无衣。

江岸芙蓉如盛妆,花光为色叶为裳。

不妨远地无人采,独自临风弄晚芳。

万山明月,照我孤舟正愁绝。
若待无愁,除是湘江更不流。
鸿南燕北,别后年光成惜惜。
危楼百尺对东山,帘幕秋风卷暮寒。
每向残阳新月看,几人曾此凭栏干。
曲槛危梯紫翠中,苏仙宅畔古城东。
不须更着登山屐,万岫千峰一日穷。
匮中飞出过辽天,楼上归来又几年。
云物已闲松已老,芝田依旧在桥边。
数叶荷衣一短藜,春波亭上倚斜晖。
无人会得诗中画,凭尽阑干又独归。
马蹄西去夕阳催,浓淡寒山翠作堆。
北雁无情怕秋热,带将寒信过江来。
岸草江花对夕阳,满船新月夜鸣榔。
秋清菡萏红千柄,风静琉璃碧一方。
竹简韦编写六经,不知何用捣枯藤。
自从杵臼深藏后,采楮舂桑事已更。
山似龟形古戍西,路人到此欲稽疑。
刳肠钻灼犹难信,顽石何缘解有知。
凤出明时欲览辉,栖桐食竹屡来仪。
空山穷谷无丹穴,肯伴鸱鸮共一枝。
从古常闻有漏天,此言恐是里人传。
山深自合常多雨,不是娲皇补未全。
恶名辨正可无疑,已有金华学士题。
寄语往来荆广客,鬼门关在郁林西。
林花岸柳草芊芊,山下长桥跨碧川。
往事茫茫无问处,不知迷俗是迷仙。
山中闻有酒官泉,复有窊樽在水边。
荆楚人皆喜群饮,见时应有口流涎。
疏林翠竹水沧沧,问是刘公旧隐堂。
但得青编有完传,故居寂寞亦何伤。
颍人间欲问郴人,卫飒如何似寇恂。
只恐当时遮道者,不应皆是惜留人。
国史班班有旧闻,欲将重说与郴人。
教知蔡妇潸然意,可比神仙噀酒神。
羽节云旌事已空,旧庵今在最高峰。
拂坛不见当时竹,系马犹存旧日松。
郴江淼淼接湘天,层壁重崖北水边。
数日东风春浪恶,渔舟不是莫愁船。
楚人未筑上游城,千古冤声尚未平。
雉堞已然无石虎,不知何用昔时名。
老僧不复识丛林,只说幽栖是息心。
可惜一溪东去水,更无轩石称登临。
空庭生草路生苔,寂寂荆扉小径开。
有客试泉方到此,须知不是为僧来。
谁营僧舍近西城,今与行人作短亭。
庭下秋风花簌簌,门前春水竹青青。
江岸南峰对石城,僧房高在乱云层。
台前天阔秋多月,塔上风微夜有灯。
石虎城西郴水边,支提突兀祖灯传。
有人认得双岩桂,何必庭前柏子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