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悄悄禁门闭,夜深无月明。


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

稽首周公万世师,小儒命薄不同时。


秋虫却是生无憾,名在豳人七月诗。

蝉声未断已蛩鸣,徂岁峥嵘得我惊。


八十光阴犹几许,勉思忠敬尽馀生。

笼灯耿欲灭,枕下虫声切。


底许事相关,煎人肠断绝。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


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


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

遥夜飞萤动秋思,独卧空山惊晚岁。


可堪六月已闻蛩,日暮咿咿响庭际。


关河多风气萧索,碧树先秋早摇落。

二年江海转萍踪,白发苍颜换旧容。


新月窥帘风动竹,宣城今夜又闻蛩。

晚风庭竹已秋声,初听空阶蛩夜鸣。


流落天涯聊自得,今宵为尔感平生。

凄苦难成调,秋风入细弦。


草根语深夜,灯下感流年。


落叶已满径,征人犹在边。

莓苔经积雨,蟋蟀响庭阴。


不特吟秋苦,长怀警世心。


梭寒闺梦短,衣薄旅愁深。

秋蛩声尚在,切切起苍苔。


久是忘情者,今还有事来。


微霜风稍静,圆月雾初开。

桑鸟催耕缘底事,草虫促织竟何成。


春风秋月祗垂泪,北斗南箕空得名。


有客悲歌持筑击,何时至治以韶鸣。

西风蟋蟀共悲凉,病木飘残托腐肠。


邻媪秋来借灯火,行人夜语怨参商。


啼残红叶催霜雨,吟傍黄花饮露香。

促织复促织,尔实借我职。


语我以诗书,觉我以道德。


胡然久不鸣,似知不如默。

秋来人不觉,偏尔识凉温。
清露下庭际,哀音动草根。
孤踪长冷落,荒径易黄昏。
南风先自作秋声,蛩尔何知亦早吟。
慵妇机边重到耳,征人塞上顿惊心。
索裘应解寒将晚,彻土须乘天未阴。
啧啧复啧啧,候虫催织作。
少妇对秋缸,泪逐灯花落。
向来陌上桑,根株尽漂泊。
物候改秋节,炎凉此夕分。
暗虫声遍草,明月夜无云。
清迥檐外见,凄其篱下闻。
疏帘玉露冷,深院候蛩鸣。
切切寒如诉,悠悠夜几更。
半窗山月白,一榻竹风清。
宛然十月豳诗,绕床病
蛩音唧唧最关情,无限秋光映画屏。
银烛高烧更漏永,不堪听处总成吟。
独搔短发坐更深,夜雨书灯半欲阴。
近日病魔诗思涩,一秋清句付蛩吟。
唧唧复何意,一声声入心。
始知为客久,况乃值秋深。
幽独同时寂,灯光此际沉。
秋夜寒蛩语,凄凄孤月明。
空床自难寐,不但百愁生。
秋来已十日,残暑未全平。
忽听虫声动,能令凉思生。
绪风时入树,北斗渐沈城。
乡国三千里,寒蛩总一声。
遥知闺阁内,共此别离情。
响入秋砧细,愁先朔雁鸣。
已觉寒声咽,凄然复诉谁?
一年秋尽后,四壁夜凉时。
街柝当门急,霜钟出寺迟。
吾曹摇落意,微物亦先知。
殊方冷暖候难同,入夜虫吟初夏中。
孤客莫悲秋意早,玉关原自阻春风。
霜气添秋肃,蛩声入夜清。
为谁衣未织,向我语偏明。
庭外三更月,床头万里情。
思妇感离别,夕霖殊未晴。
九秋消息近,千里梦魂清。
续缕有深意,促机无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