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迢迢烟际发,隐隐岩中应。


初来觉寺遥,乍歇看山暝。


惆怅未眠人,空斋几回听。

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


声馀月树动,响尽霜天空。


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

钟发空山瓮底雷,流云万壑共徘徊。


一心古庙香炉去,合眼诸天龙象来。


定入枯僧犹未塔,坐深寒石欲成灰。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霜风吹寒月,䆗窱虚中上。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

疏钟不隔雨,迢递入重城。


倦客未能寐,归禽初不惊。


霏微通暮色,飒沓隐秋声。

早岁传经发已斑,寄身精舍渺人寰。


苔边屦迹堪盈户,花外钟声正掩关。


骤觉海潮生静夜,却随仙梵响空山。

太一相过烛未销,朝元钟动郁罗萧。
身轻不怕琼台滑,蹴踏青霞上斗杓。
欲觉闻钟记昔年,老怀多感益凄然。
轩前高柘当时种,屋上重茅近日编。
已悟达人遗破甑,还嗤市价鬻枯鞭。
曾将锦瑟思华年,追忆当年重惘然。
五夜钟声来石枕,半生心事在韦编。
高楼明月狂呼酒,古道西风快著鞭。
古寺路幽深,洪钟发妙音。
随风传宝阁,送月出珠林。
江海灯前耳,乾坤句里心。
兴唐钟刻无夫字,久欲摩挲与细论。
归棹未容酬此志,一声烟霭又黄昏。
子规啼彻曙光分,岳庙钟声隔坞闻。
白发愿随鸿庆主,云中一候武夷君。
野寺钟声报晓寒,征人方梦到长安。
茫然涂路知难易,两避胡尘一岁残。
宋都为客喜还惊,无数霜天归雁横。
夜半钟声何太哑,由来石霣五无声。
惯听山头五夜钟,忽惊孤枕景阳风。
明朝乐事知何限,定自无人拜德公。
钟叩三回三十六,正当七十二峰前。
声如步步渐出寺,我向僧僧同入禅。
数里秋林皆滴露,一江寒月欲浮烟。
晓来草木自澄鲜,不到山中又五年。
惆怅闻钟人不见,空馀古木锁寒烟。
春雨闻钟岭,乱山啼杜鹃。
因思乱离日,复见太平年。
步月栖岩穴,凌霜度岭巅。
凉气生毛骨,天高露满空。
二三十年事,一百八声钟。
绝顶人不到,此心谁与同。
鸦影风前定,钟声月下闻。
高僧闲暮霭,古寺隔河濆。
冷度千门雪,清分双树云。
禅林幽更幽,寒灯常皎皎。
隔溪人未醒,枕上钟声晓。
灯影照岑寂,疏钟带雨闻。
关河双短鬓,今古几浮云。
久客看蝉翼,寒山护豹文。
三十六声钟,秋山一万重。
月明都化水,云气欲沈松。
群籁此时绝,独游谁与从。
衰草寒云海戍昏,秋风晓角镇城喧。
几挥老泪田横岛,独系乡愁白下门。
烈士数奇矜晚节,穷途心折慎新恩。
雨气隔钟声,希微度夜城。
远听归寂寞,馀韵益分明。
漠漠秋空迥,凄凄商籁生。
偶出闻晨钟,云自湖南寺。
南望不见湖,惟见湖中树。
渺渺水石间,因风时一度。
良夜静,碧天空。
悄地花阴下绣栊。
一念不生尘意绝,数声敲彻月明中。
但听云外钟,不见云中寺。
松下问樵人,遥指云深处。
月落乌啼后,其如酒易醒。
五更谁独省,百感我曾经。
敲断霜林寺,声传云母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