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
然烟雨楼故自佳。
楼襟对莺泽湖,涳涳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

招鹤山空衿佩散,至今复以格名轩。


礼诗学已先传子,性理书犹密付孙。


程氏必须通一件,申公云不在多言。

共极堂中听雨楼,谁知华扁有源流。


追攀应物并和仲,友爱全真与子由。


老监情尤钟冢嗣,放翁语亦本前修。

水宿枫根罅。
尽沽来、鹅黄老酿,银丝鲜鲊。
记得筝堂和伎馆,尽是仪同仆射。

楼压重湖实壮哉,楼前图画若天开。


鸥从沙际冲烟去,燕向花边卷雨来。


傍柳一桥相掩映,隔林双塔共崔嵬。

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花盛原因开以迟,楼阴一片绮纨披。


屈为信理固宜是,淡弗华高乃在兹。


鹿苑不妨恣游奕,鸳湖岂必较参差。

夹岸春波漾绿蘋,千家晴色照垂纶。


独为烟雨楼中客,遥忆昆明殿里臣。


九塞兵车闲仗钺,五陵冠盖避埋轮。

泠然清兴逐菰蒲,万顷玻璃浸画图。


水泛瀛州环叠岛,山悬方丈插平湖。


传声箫管时闻越,倒影楼台尽入吴。

淡云疏雨弄清光,尊酒南楼共晚凉。


灯影照窗人语静,乌飞绕树漏声长。


阴晴谁谓关离合,圆阙情知是抑扬。

绿雨楼前月色明,雨馀良夜似秋清。


市喧不到人初定,邻火新分漏有声。


翠荫满庭惊雾下,黄花一树隐蝉鸣。

暑雨初晴树色偏,昼长风景满楼前。


天边白鸟兼云没,帘外青虫映日悬。


古鼎香烟时袅袅,小池墨水复涓涓。

雨中市井迷烟雾,楼底雨声无著处。


不知雨到耳边来,还是耳根随雨去。


好将此语问风幡,闻见何时得暂闲。

侵窗度竹复临池,绝胜潇湘夜半时。


客邸十年听不足,可能今日重题诗。

宴坐帘旌卷翠微,朝昏万变发新姿。


锦囊莫怕岚霏湿,带取风光入凤池。

几重绿树暗罗纨,多少空蒙远近山。


物色联翩吟不断,使君佳句玉连环。

绝唱从前恨未多,骚人墨客浪经过。


直须吏部杨夫子,始奈楼中烟雨何。

谁发天悭得胜游,佳名收拾更无留。


郑虔祁岳今谁是,为扫阴沈万壑秋。

江路分韶广,城楼压郡东。


妓歌星汉上,客醉水云中。


泼墨天涵暝,铺绡月映空。

追往事、先泽画图中。
园去废,卷归重。
小楼今雨嵩阳伴,故家乔木断桥东。

危楼百尺俯层城,烟敛云收眼更明。
四面月华千顷白,一天秋气十分清。
昨宵欲见浑无计,今夕相看似有情。
此日真晴好,偏登烟雨楼。
微茫一水外,远近万家浮。
白鹭依沙岸,渔罾聚曲洲。
一上高楼悲远天,谁飞岛屿压长川。
烟含万树当窗没,雨净千帆拂镜悬。
未向沉沦耽把钓,若为消渴酌寒泉。
两寺疏钟夹岸闻,荒烟无数乱前村。
山衔落日云生彩,溪溜孤舟水不痕。
虫羽凄凄鸣绿暗,星晖隐隐照黄昏。
暮霭横空黯未收,晚来凉动满怀秋。
澹云影里千山月,残角声中百尺楼。
参坐共为文字饮,高谈不见古今愁。
莫为看山只凭栏,远怀犹恨两山间。
坐深却得无穷趣,祇看平川一半山。
楚江一笛,甚劳劳吹我,去舟如叶。
已是汉南秋色晚,况又怀乡时节。
峭壁欹云,冷溪垂雨,不共残僧朔。
最销魂、夕阳初暝,残红栖软芳草。
东风只顾催离绪,又放柳丝青袅。
春易老。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
栏共凭。
每爱沧江听雨眠,不应愁绝似今年。
建瓴长恐崩高屋,鍊石徒闻补漏天。
响入北廊葭菼乱,湿增傍壁薜萝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