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飘然身在紫芝峰,翠壁丹崖有路通。


杰阁凌烟欲飞去,乱山无数夕阳中。

一舸归来,何太晚、鬓丝如织。
谩叹息、凄凉往事,尽成陈迹。
山迫暮烟浮紫翠,溪摇寒浪翻金碧。

翠霭空霏忽有无,笔端谁著此工夫。


溪山本被人图画,却道溪山是画图。

水击天飞快羽翰,巢林聊借一枝安。


参差已熟邯郸道,枕上从他万劫残。

万壑千岩照眼明,中天苍翠扑檐楹。


凭栏四顾皆秋色,疑是山阴道上行。

九列三孤亦偶然,能将簪绂误流年。


归期趁得西风蚤,何限鲈鱼七泽前。

画栋雕甍挟斗牛,瑶箱琼笈锁层楼。


五千何代传周史,三万当今跨邺侯。

岘首穹碑百尺遗,襄阳仍睹习家池。


如泥不学山公醉,自唱铜鞮岸接䍦。

石洞苍茫闭水帘,碧窗云冷玉龙潜。


不妨行雨邀巫峡,犹记为霖出傅岩。

叠搆危梯入窈冥,长空不断暮天青。


松阴竹色凭栏处,次第千山入画屏。

袅娜千竿翠欲沉,一区烟雨坐来深。


君恩乞与潇湘地,闲听苍龙日夜吟。

紫芝峰上一凭栏,烟草茫茫天地宽。
眼界已随流水去,丹青无复旧时看。
盛年忧国鬓毛苍,谏疏端堪铭豆觞。
行或使之苗膏雨,心乎爱矣藿倾阳。
荣华不与群儿竞,名节须留千载长。
杰观安之险处佳,两崖几欲薄檐牙。
犹馀隙地盛泉滴,不碍长天放物华。
缥蚀以缃霜后叶,朱渝其碧水中霞。
桥南杨柳乱成行,出郭寻僧到上方。
城拱烟霞开锦绣,山围松竹奏笙簧。
半帘晚翠环溪阁,一枕秋云护石床。
阁上阑干紫翠环,阁中身世异尘寰。
长虹吸月印秋水,孤鹜伴霞量晚山。
万里风烟屏帐里,一时人物画图间。
未识丹青意,凭栏试解嘲。
烟云朝起陆,汀渚暮生潮。
山卓数枝笔,天横一幅绡。
阁唤丹青似恐疏,丹青难向阁中模。
诗人醉眼无区别,错认烟霞作画图。
回合江流作梦环,谁将杰阁幻人寰。
身腾寒碧临无池,目断空青送远山。
渔笛一声蘋蓼末,烟帆几片水云间。
落日残霞映绮疏,群山横翠壮规模。
登临那更添风月,唤作凌烟阁内图。
昙云仙馆双飞燕。
琅嬛宝笈篇篇见。
红满镜台花。
楼倚云屏江泻镜。
尊俎风流,地与人俱胜。
酒力易消风力劲。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
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
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
复道悬空踏翠微,芳林过雨湿胭脂。
卷帘岚气扑人衣。
半榻午阴销剩暑,一窗寒碧送斜晖。
秋肃烟收海宇宽,追随高阁兴交欢。
云间羡尔飞凫舄,席上惭予赋鹬冠。
露入芙蓉凝晚翠,菊浮鹦鹉溢新寒。
杰阁岧峣倚碧苍,菊花时节此持觞。
市声一段隔秋水,桥影半空横夕阳。
挺挺霜筠排壑立,涓涓石溜引山长。
春正好。
桃李满院开了。
草色青青帘逼绕。
东南佳胜数娄江,门第乌衣画戟双。
一片横云山色好,眉痕淡写月当窗。
袷衣新试众香前,暮色苍茫入远烟。
鹤语风传九霄外,书声人在五云边。
村镫渐出东西树,水月双浮上下天。
高阁信延青,千峰削翠屏。
溪光匹练下,鸟道一樵经。
祠庙何年辟,禅门尽日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