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将军心眼到沧洲,木脱波生一夜秋。


想得笔端凫雁足,又添鸂鶒起沙头。

吴头楚尾散花洲,天阔波云恰下鸥。


帝子胸中有江汉,故能风露笔端秋。

庆门集嘉况,异瑞呈瓜田。


生五而成十,奇偶出自然。


观物可知德,发祥匪由天。

平原公子去翩翩,独溯刚风直上天。


家近孤山春树好,归期莫落后千年。

猗兰幽人操,绿竹君子德。


夭夭彼棘心,胡为久吾侧。

远山如涌波,近山如积石。
远近千万山,峥嵘起寒碧。


赤甲白盐江影空,青天芙蓉五老峰。

兰亭化身千百亿,贞观赵模推第一。


百家聚讼谩纷纭,正传宁到山中石。


论书当论气韵神,谁与痴儿较形质。

东方旭日出曈昽,照见巴江曲似弓。


莫遣猿声到巫峡,山头犹有楚王宫。

吾闻冀北之马如云照川谷,八尺飞龙在天育。
滦河远幸翠华迟,柳林大猎金鞍簇。


是时四海为一家,东逾日本西流沙。

白发王孙老蓟门,逢人只说山中趣。


酒酣落笔有天机,写作阴厓百年树。


一株偃蹇龙蛇影,绕屋风声三伏冷。

王孙宝玦已流落,九马不复归长安。
梨园歌舞入残梦,白屋无人空翠寒。


流泉汨汨如流乳,竹应笑歌成律吕。

朝渔江之南,暮渔江之北。
朝暮清江边,公侯不相识。


西塞山前秋日微,沧波浩荡钓船归。

江南冰雪苦作寒,万物憔悴无好颜。


东皇有意漏消息,先送一颗回春丹。


朱砂乱点鹤顶碎,绛裙深染猩血殷。

峥嵘阆风岑,杳渺蕊珠宫。


紫皇中建极,金阙凌万松。


云生金毋帐,日射玉女窗。

繄思王入觐东归兮,日严饬其徒御道。
伊阙与景山兮,瞻鸾旌之飞度。


遇宓妃于洛川兮,缥缈隔乎烟雾。

吴兴王孙画最工,挥毫写出双乔松。


爽飒寒声杂风雨,蜿蜒曲势蟠蛟龙。


千年老干犹屈铁,阅历光阴饱霜雪。

我爱中宪翁,墨花洒数柳。


千载陶渊明,高风谁复右。

暖日抽芦荻,柔风杨柳花。


春江浓似酒,何处问渔家。

掩卷忽不怿,为君拂素琴。


荒村风雪夜,何处得知音。


烽火迁延久,家园感慨深。

《悼亡》潘岳赋,《忆弟》杜陵诗。


百感逢秋集,孤吟有梦知。


寓公嗟落寞,病骨枕支离。

一字一行泪,奇诗乱逼成。


刀边逃黑劫,灰里吊苍生。


抑塞忧时志,悲凉变徵声。

通家年少叨青眼,七度东皋问起居。


深语肯为商出处,初心悔不恋田庐。


海桑未睹徵天幸,楹帙重披叹劫馀。

解组中年事耦耕,犹传雅操在廷评。


经籯简贵存风尚,画笔精严见性情。


惜墨偶然留枕秘,瓣香直欲此僧清。

三体石经后,谁欤笔势雄。


人知铁门限,我羡水晶宫。


名集留长庆,遗书付小同。

想到中天禅让时,皋夔依旧列丹墀。


末流忽变唐虞世,可惜先生未及知。

衰季难将节义论,伊谁誓死戒儿孙。


一衿冷落沧江畔,也有心肝奉至尊。

凿池智有泉源,种木胸无芥蒂。


螭头吐水涓涓,端是银潢一派。

瑶瑛夹侍梅台,琴瑟自鸣松岛。


山中野服相羊,足以亡忧遣老。

三百年前茅屋歌,谁其继者茅斋铭。


杜陵忧世何其切,鹤山观物何其精。


两诗妙处均不朽,吾能合异融其真。

扁舟两渔翁,清唱发日暮。


安得如鸱夷,相与五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