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窦春泉贯晓溪,水光涵物见纤微。


波凫泛泛骚人卜,风蝶翩翩佛助飞。


雨足旧兰穿畹出,饵香鲜鲔压钩肥。

荒城岑寂冒春霏,竹落江村具体微。


蛙怒爱为先雨叫,燕轻多作逆风飞。


印波鸾鉴新荷小,碍路犀簪早笋肥。

生来洁白本无瑕,剪雪裁冰擅一家。


堪叹俗流刚点涴,故将水墨写梅花。

才见梅花喜溢眉,无声诗索有声诗。


自从即墨移来种,莫辨南枝与北枝。

令兄司空古君子,弱不胜衣学有以。
六书诘训旧家传,自言更有能诗弟。
使还有约相继来,律中蕤宾谐宫徵。
古锦囊开两轴书,宸奎腾采动山墟。
能令使者分王命,想见中兴似国初。
九鼎可为宗社重,万年谁谓草茅疏。
片纸殷勤赠跋篇,来从箕子旧朝鲜。
六经原不经秦火,好为刊传惠后贤。
二年来作旅行人,节物相逢但感情。
彭蠡湖边看竞渡,摐阳山畔过清明。
游神杳默皆愁意,倾耳寻常得恨声。
竹批双耳风入蹄,霜鬣剪作三花齐。
相随西去皆良种,撼首势窜迎风嘶。
丹青不减陆与顾,丽人传来译通语。
庐山之高谁不识,欲识其真了难得。
往来山中最亲切,岭为横看峰是侧。
曾从彭蠡望山外,识得山南昧山北。
闻道危楼架泬寥,楼前物色不萧条。
窗临谢傅祠边树,门对曹娥渡口潮。
解使诗人争应接,也知老子极风标。
山中拾松子,种作庭中树。
亦有牧养恩,异彼牛羊竖。
结构岂在多,政为读书故。
素有烟霞疾,开图见乱山。
何当谢尘迹,缚屋住云间。
齐年宗契。
标格神仙比。
春在先生畴可媲。
玉质纵横黄绢外,春阳却自紫毫开。
雨馀不共莓苔老,风暖暗勾蜂蝶来。
当朝山色尚烟岚,近侍承恩罢早参。
边奏不来春殿寂,自将情思写江南。
高侯笔法妙天下,貌得江南雨后山。
都是乾坤清淑气,兴来移入画图间。
仙人中有琅玕树,吐作千峰落毫素。
峰上苍苍一尺天,峰下云行亦无数。
因忆曾为天帝客,家在白云深处住。
傍溪草舍隔林中,望际云山翠几重。
长忆雨馀闲信马,轻鞭遥指两三峰。
吴山面沧江,中秋气飒爽。
楼居谪仙后,公退谢尘鞅。
孤月出海上,高怀一俯仰。
人才有我难忘物,画到无心恰见工。
欲识高侯三昧手,都缘意与此君同。
万丈层厓置屋牢,子陵冢墓压灵鳌。
绕庭云气皆山雨,满壑风声是海涛。
隐德昔烦天使下,祠光今并客星高。
高李风流仕西浙,共倚危楼望吴越。
吴越江山千万里,高侯画对中秋月。
生纸经营入董源,朦胧烟树迷宫阙。
闲里题诗不奈闲,输君把酒对庐山。
平生更有丹青手,便著幼舆岩石间。
景德御戎渡河时,王曰曷不吟一诗。
逮其后世富有作,共维圣母元祐脚,国破家亡出古壁。
疏楼压渚玻璃光,玉沙粼粼生象床。
回唐杂华结春雾,江女濯锦胭脂香。
东风夜入蒲芽紫,暖绿摇空一千里。
桃花流水绕斯干,曾上元龙旧肯堂。
日月共悬天上语,风云重殿楚东方。
自堪国士酬知遇,定与邦人作典章。
等闲吴越在毫端,叠巘微茫月影寒。
一曲危阑人独倚,江山浑作梦中看。
我昔绝江看吴山,朝光正落山水间。
金波远自海门入,翠岚高插扶桑殷。
安知璚楼有夜景,明月苍茫堕清影。
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
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