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灵隐门前千岁松,夹堤九里来青葱。
何年突兀金芙蓉,削成四面摩苍穹。


恍疑夸父移空同,一拳掷向沧溟东。

理公著脚五峰前,树石苍浮滴翠涎。


因指何年飞到此,曾栖中竺悟来禅。


一猿可验为灵鹫,万古无言有冷泉。

廿年湖海漫夷犹,频过飞来忆旧游。
往日僧徒还岁月,重来陵谷变春秋。
犀沉猿去名空在,洞古云深境自幽。
银潢空阔水潺潺,破浪乘风几日还。
好向莲花招太乙,不须更过石帆山。
客至呼童整箨冠,别来踪迹梦中看。
名山踏遍回龙杖,小院重逢倚石栏。
地净一泓元自远,潭清五月亦生寒。
星冠绿发紫霞裳,诗卷仙经在锦囊。
到处名山堪采药,还如野鹤不赍粮。
归猿欲探千年洞,驱石应骑五色羊。
乘风同矫翮,瘦骨是胎仙。
别去冰弦怨,归栖珠树连。
吹闻缑氏岭,寒忆帝尧年。
灵峰自何来,嵚嵜待苍凤。
羽翮不肯敛,时时欲飞动。
海云结轮囷,㟏岈互勾控。
碧波深绕树丛青,画栋朱甍出化城。
千古竟谁知静理,一时行客动闲情。
玉环归洞虚持捉,锦缆盘江讶重轻。
何代飞来壮此山,却令兵燹委尘寰。
一回又见成今古,百岁那堪几往还。
观水亦知禅定好,闻钟未许客愁删。
十世为僧遍住山,个中宾主未容删。
折芦碧海人犹去,负笈黄梅夜自还。
隔岭暮猿无静泪,近江秋草有愁颜。
旧迹犹来可暂登,高栖我意别崚嶒。
人情阅遍伤流水,鹤梦难寻愧老僧。
绝巘猿声深佛宇,半江鼍雾逗渔灯。
空山高望石磷磷,短杖支离已怆神。
衰去久知非一日,病来犹仗汝三人。
猿声空落枫枝冷,草阁斜悬霜气新。
三年重此驻扁舟,一样登临两样愁。
力尽已无高峡气,情深空对大江秋。
丝丝短鬓朝霜薄,黯黯寒云下界浮。
石响山泉沸,台擎野果铺。
峡风刚自起,舟子急相呼。
眼挂杨朱泪,身依晋鄙符。
数日逃人外,欣无礼法拘。
披衫登古寺,赤脚看江鱼。
亭记归猿迹,门仍拒盗馀。
火边遗竹但枯枝,瘦笋丛生未及齐。
筱嫩不禁风燕立,绿梢烟外起还低。
我生性爱游名山,黄冠布褐常跻攀。
一丘一壑稍险怪,往往大啸开心颜。
此峰幽邃称奇绝,何处飞来忘岁月。
曲曲江流带峡湾,扁舟来问此名山。
六朝台榭兴亡后,百越山河指顾间。
林下鸟啼游客醉,竹边花落老僧闲。
中宿禅林几度过,跏趺石上访弥陀。
门开山色荆衡尽,峡束江流骆越多。
翡翠经春栖枳棘,狝猴深夜挂藤萝。
七十二峰相对奇,绿潭疏影湛涟漪。
桂薰萧帝龙舒碣,竹采轩辕阮隃枝。
梅信先春传庾峤,潮痕经宿落天池。
旷士无时不爱山,却嫌庭户少巑岏。
何年劫火留遗断,便作北高峰下看。
依约峰峦似竺乾,崟崎岩洞老云烟。
有时风雨无人夜,疑有猿声到枕边。
须弥纳芥不为夸,曾向壶中贮九华。
灵隐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
灵鹫飞从出处来。
群羊未叱堕成堆。
枯禅深竹浑无语,盈路秾华自在开。
峡古传中宿,峰高接上玄。
乾坤开福地,阁殿敞诸天。
化乐连苍霭,全清逗紫烟。
寺是前朝幻,舟曾几度过。
江山无恙在,道路此生何。
云气连帆影,谷声应棹歌。
舟过飞来欲驻桡,此桡非为此僧邀。
米家水墨留真景,梵刹松涛落变韶。
不必雨催诗得句,更无人劝酒倾瓢。
帝子云栖去不回,短筇今见石堂开。
虚岩鸣磬潮音回,客路凭阑暮景催。
风雨光中珠殿出,藤萝阴里玉环来。
山染西湖水漾青,孤高长对冷泉亭。
飞来何不飞将去,空与山僧作画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