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万里驱归马,凌兢石路多。
平原忽莽苍,天半落黄河。
晓日荡寒色,长风涌大波。
官阁昼凉初歇雨。
正逢令节重五。
栀子榴花齐放,香消清暑。
灵脉来天上,浑流昼夜奔。
纵横穿套口,曲折下龙门。
地入荥阴断,山临华岳尊。
轻舟自挽上危滩,不见黄河古水津。
天上三更下弦月,梦中万里异乡魂。
苦无浊酒浇劳役,喜有清飙濯暑袢。
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
或云昆仑之山出西纪,元气融结自兹始。
地维崩兮天柱折,于是横奔逆激日夜流不已。
杖策渡河来,止舍河堤下。
衰柳当其门,荒荠生在瓦。
中有少妇能具餐,旧襦掩骭馀双鸳。
荒荒大野兼天远,浑浑长河与海通。
云暗春城榆荚雨,浪翻沙岸鲤鱼风。
简书上计千艘集,玉帛来朝九域同。
烟深载酒入,但觉暮川虚。
映水见山火,鸣榔闻夜渔。
爱兹山水趣,忽与人世疏。
双松阴底故临边,要见东维万里天。
山下有人停步武,望中疑我是神仙。
地通荒楚延秋色,河借斜阳透野烟。
晓发河阳古渡头,棹歌声里过黄流。
柁公已叠风帆坐,水手还牵竹缆游。
神禹万年留伟绩,洪涛千里界中州。
师画严子滩,不著严子庙。
神在山水间,土偶但其貌。
大海无端倪,师从何处写。
窅然空阔意,自写观海者。
黄河天上来,一线落平地。
俗手画波涛,妙手画其气。
一口吸西江,吐向剡溪纸。
坌涌不可收,一笔一千里。
庐山游不尽,况乃画庐山。
若问庐山意,庐山在此间。
灵气自卷舒,剡忽千变化。
在山作云海,落纸成斯画。
西来东去长趋海,六载三回此渡津。
帆背风轻波浪浅,便从清口向桃源。
燕云朔雪路千重,飞藿关河岁暮踪。
日落帆樯随雁骛,夜寒衾枕傍鱼龙。
乡书寂寞天涯泪,客鬓萧骚镜里容。
黄河回九曲,适郢乍经过。
积雨初添涨,无风亦自波。
人行沙岸小,树近夕阳多。
皎皎明月光,盈盈浊水流。
明月照浊水,不鉴心中忧。
我昔委簪弁,逝言守园丘。
少梁山势何岧峣,林烟漠漠风萧颾。
典午祠堂一百丈,此山对峙相争高。
客言禹庙登临好,空蒙万里无尘嚣。
是日出河口,超然益耳目。
久不见东流,寒光夺晨旭。
其声烂不收,澒洞若犄角。
晨兴理轻策,咫尺阻长河。
是时当伏秋,激浪涌嵯峨。
中流风怒号,嘘吸愁鲸鼍。
击楫金堤下,中流望眼开。
水从天上落,人自日边来。
废垒寒烟白,荒墩画角哀。
城外黄河河上山,山山回抱作重关。
津船逆渡经三折,星海分流见一湾。
掉臂嵩门行在望,吟诗洛社几时闲。
谁赍千金璧,怒蛟挟船走。
奔䭿两堤间,疑听飓风吼。
移来夸娥山,早塞瞿塘口。
夹堤与缕堤,直趋无支蔓。
有时善因依,一曲作铜堰。
月蹙修眉长,浑睹湘妃怨。
截流拟当关,扼要见控制。
夹辅相与长,唇齿得其势。
夭矫双游龙,攫爪入云际。
黄河易停沙,恃此一束力。
东注建瓴势,犀利划南北。
敬告阳侯乡,勿谓太相逼。
凭处亘地轴,蜿蜒宁计里。
何处鱼鳞屋,陡觉鳌背起,愿巩千百年,黄流不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