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红云般的天幕被寒风吹散,雪后初晴。
天边传来两三声孤雁的鸣叫。
我独自拥着冰冷的被子,不忍再听那凄清之声。
月光朦胧明亮,
窗外梅花清瘦的影子横斜映在地面。
以上为【忆王孙 · 冬词】的翻译。
注释
1. 李重元:生平不详,南宋初期词人,《全宋词》录其《忆王孙》春、夏、秋、冬四首,此为其冬词。
2. 《忆王孙》:词牌名,又名《独脚令》《画蛾眉》等,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源于白居易《忆江南》句式。
3. 彤云:红霞般的云彩,亦指下雪前阴沉带红的云,《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上天同云”,后世以“彤云”喻雪兆。
4. 风扫雪初晴:寒风驱散彤云,雪后初霁,景象清冽。
5. 孤鸿:失群的鸿雁,古典诗词中常象征漂泊、孤独或音信断绝,如苏轼“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6. 寒衾:冰冷的被子,暗示长夜无眠、心境凄寒。
7. 不忍听:因孤鸿声触动离愁别恨,故不忍闻,化用柳宗元“欸乃一声山水绿”之反衬手法。
8. 月笼明:月光朦胧而明亮,“笼”字显月色柔和弥漫之态,杜牧《泊秦淮》有“烟笼寒水月笼沙”。
9. 瘦影:形容梅枝清癯疏朗之姿,李清照常用“瘦”字写花(如“人比黄花瘦”),此处移用于梅影,更显孤高。
10. 横:横斜,状梅影投地之姿态,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即此意境。
以上为【忆王孙 · 冬词】的注释。
评析
李重元《忆王孙·冬词》是一首典型的宋代闺怨或羁旅小令,以冬夜雪霁为背景,通过“孤鸿”“寒衾”“瘦梅”等意象,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意境。全词上片写室外之景:风扫彤云、雪晴天净、孤鸿哀鸣,声色俱清而情调凄凉;下片转写室内之人:拥衾畏听,已见其心绪不宁;结以“月笼明”与“梅花瘦影横”,借景收情,以梅之“瘦影”暗喻人之憔悴,物我交融。此词语言简净,意境空灵,情感含蓄深婉,深得五代北宋小令“以景结情”之妙,是《忆王孙》词牌中清冷隽永的代表作。
以上为【忆王孙 · 冬词】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听—看”为感官线索,结构精巧。开篇“彤云风扫雪初晴”以动态笔法写天象转晴,色彩(彤云)、触觉(风)、视觉(雪晴)交织,气象清旷;继而“天外孤鸿三两声”引入听觉,孤鸿之“孤”与“三两声”之稀,倍增寂寥。第三句“独拥寒衾不忍听”由外转内,点出抒情主体——一个因孤鸿声而心碎的独处者,“不忍”二字含无限哀婉。后两句宕开一笔,不言愁而写景:“月笼明”以柔光缓和前文凄厉,“窗外梅花瘦影横”则以视觉收束全篇。梅影之“瘦”,既呼应冬景萧疏,又暗喻人之憔悴;“横”字静中有动,使画面凝定而意蕴悠长。全词无一“愁”字,而愁思满纸;语言极简,却意境全出,深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堪称宋词小令中的清品。
以上为【忆王孙 · 冬词】的赏析。
辑评
1. 唐圭璋《全宋词》卷一百三十二:“李重元《忆王孙》四首,皆清丽可诵,冬词尤以‘瘦影横’三字传神。”
2.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窗外梅花瘦影横’,淡而远,冷而韵,宋人小令之隽品。”
3.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写冬夜孤寂,上言天外鸿声,下言窗前梅影,一动一静,相映成愁。”
4.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忆王孙》单调短制,贵在含蓄,李氏冬词‘不忍听’‘瘦影横’,语淡情深,足为范式。”
5. 薛砺若《宋词通论》:“李重元四时《忆王孙》,虽非大家手笔,然冬词之清冷入骨,可与周邦彦、姜夔小令并观。”
以上为【忆王孙 · 冬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