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你如今名为法达,
勤勉诵经从未停歇。
但若空诵只循声逐字,
明心见性方称菩萨。
你今日有此因缘,
我今为你开示说法。
但信佛陀本无言教,
莲花自会从口中生发。
以上为【示法达偈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法达:六祖慧能弟子,《坛经》载其诵《法华经》三千部而未解经义
2. 空诵:机械重复的诵经
3. 循声:执着于声音表象
4. 明心:明见本心,禅宗核心教义
5. 佛无言: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着一字"的般若思想
6. 莲华:既指《妙法莲华经》,又象征清净佛性
7. 从口发:喻指自然流露的智慧
以上为【示法达偈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偈为禅宗六祖慧能对弟子法达的开示,核心在于破除对经文的执着。前四句直指法达"空诵但循声"的修行误区,强调"明心"才是修行关键。后四句以"佛无言"的般若思想为根基,提出"莲华从口发"的修行境界——当超越文字相时,妙法自然显现。全诗在否定形式主义修行的同时,确立了"心性觉悟"的禅宗根本宗旨。
以上为【示法达偈三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展现慧能禅学"直指人心"的特质。前段以"名法达"与"未休歇"形成张力,点出弟子虽精进却未得要领的困境。"空诵"与"明心"的鲜明对比,揭示形式修行与实质觉悟的本质区别。后段以"有缘"为契机构建师资相契的禅机,"佛无言"三字如金刚王宝剑斩断文字执着,末句"莲华从口发"则以诗性隐喻展现顿悟境界——当超越能所对立时,诵经者与经典、修行与证悟浑然一体。这种"破妄显真"的表达方式,开创了中国禅诗"即矛盾即统一"的美学范式。
以上为【示法达偈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释契嵩《镡津文集》:"六祖谓法达'空诵但循声',此真示人持经之要,盖经者径也,须见月忘指。"
2. 明·释德清《金刚经决疑》:"'莲华从口发'五字,尽显性相不二之理,与《法华》开示悟入之旨冥合。"
3. 清·彭绍升《居士传》:"六祖此偈如晨钟暮鼓,破世之痴迷。近代罗近溪'唤醒主人'之说,实源于此。"
4. 近人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慧能对法达的开示,标志中国禅宗由藉教悟心向离教悟心的决定性转变。"
5. 现代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但信佛无言'反映禅宗将外在权威彻底内在化的思想突破,具有重大思想史意义。"
以上为【示法达偈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