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 fǎ sòng。
付法颂。
huì néng。
慧能。
xīn dì hán qíng zhǒng,
心地含情种,
fǎ yǔ jí huā shēng。
法雨即花生。
zì wù huā qíng zhǒng,
自悟花情种,
pú tí guǒ zì chéng。
菩提果自成。
以上为【付法颂】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慧能 · 唐代 · 诗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慧能 · 唐代 · 文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师入塔后,至开元十年,壬戌八月三日,夜半,忽闻塔中如拽铁索声,众僧惊起。见一孝子从塔中帝释献衣走出,寻见师颈有伤,具以贼事闻于州县。县令杨侃,刺史柳无忝,得牒切加擒捉。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馀,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不见一法存无见,不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刘辰翁 · 宋代 · 诗
花落秦虞兮,纷纷东复西。举头无霁日,满地是香泥。红雨愁如海,絮风飘上堤。
李峤 · 唐代 · 诗
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开门听潺湲,入径寻窈窕。
和凝 · 五代十国代 · 词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刘攽 · 宋代 · 诗
风逆湍声急,云酣雨气豪。川蜺垂饮近,江鹤去飞高。洗藕还馀味,操舟未觉劳。
程敏政 · 明代 · 诗
风逼南薰日渐长,祗园嘉会正开祥。一尊山馆聊相祝,愿子名登选佛场。
沈德潜 · 清代 · 诗
钟鸣群动息,明月出峦岭。疏林散浮烟,平莽接馀景。并坐玩清光,虑澹无可屏。
柯九思 · 元代 · 诗
西华门外玉骢骄,新赐罗衣退晚朝。绣枕魂清疏雨暮,海棠银烛度春宵。
李云龙 · 明代 · 诗
大地标形胜,诸天锁泬寥。且拚面壁坐,不用隔江招。明镜悬秋月,梵音来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