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懒于将艰深奇奥的文字混杂着讲给侯芭那样的弟子听,只愿静守一卷如黄帝鼎中丹砂般的玄妙之书。
本想效法晋悼公听扬干之诉而诛杀魏绛(实为反用典故),却不像荀勖那般因嫉妒而陷害张华。
胡氏兄弟相残,煮死亲子,谁还能称得上是仁义之弟?厉鬼之子深夜降生,难道真像其父吗?
且留着这神圣的京畿之地,以待五世昌隆;可叹如今竟有人愁眉苦脸地举起鬼手,去兜售莲花(暗指佛事或伪道)!
以上为【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的翻译。
注释
1.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亡后隐居著书,拒仕清朝,诗多遗民之痛。
2. 侯芭:西汉学者,扬雄弟子,《汉书》载其从扬雄受《太玄》,此处代指求学弟子。
3. 轩辕鼎内砂:黄帝(轩辕氏)炼丹鼎中之丹砂,喻儒家或道家精微之道统,亦暗指华夏文明之精髓。
4. 扬干诛魏绛:典出《左传·襄公三年》,晋悼公之弟扬干犯军令,司马魏绛戮其仆,悼公怒欲诛绛,后悟而重用之。
此处“拟听扬干诛魏绛”为反用,意谓自己不会如昏主听信亲贵而诛忠臣。
5. 荀勖妒张华:荀勖为西晋权臣,忌才妒能,曾排挤名臣张华,见《晋书》。
王夫之借此表明自己无此狭隘。
6. 胡兄煮死:或指十六国时期石虎之子石邃被烹,或泛指胡族政权兄弟相残;亦可能影射明末宗室乱象。
“宜弟”化用《诗经·常棣》“宜兄宜弟”,反讽无伦理。
7. 厉子宵生:厉鬼之子夜半出生,喻邪恶之嗣;“似耶”质疑其是否真承父性,暗指伪托或异类篡统。
8. 神皋:神圣的京畿之地,《文选》有“据神皋之沃土”,此处指中原或故国疆土。
9. 五叶:五世,典出《汉书·佞幸传》“愿得再奉神明,展五叶之欢”,喻国祚绵长。
10. 鬼掌卖莲花:化用佛教“手执莲花”意象,但以“鬼掌”贬之,讽刺清初假托佛道、招摇撞骗或士人借宗教遁世媚俗之举。
以上为【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的注释。
评析
王夫之《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是其晚年隐居著述时期所作组诗之一,充满遗民悲愤与文化忧思。
全诗用典密集,语意隐晦:首联自况不欲传学于俗士,唯守先圣微言;颔联借晋代史事表明自己虽处乱世却不屑构陷他人;颈联痛斥明末宗室或权贵骨肉相残、道德沦丧;尾联则哀叹神州正统之地竟被妖妄之说(如伪佛、谶纬)所污。
诗中“轩辕鼎内砂”象征华夏正道,“鬼掌卖莲花”暗讽清初借宗教愚民或士人变节媚俗。
全诗沉郁顿挫,典故翻新,体现了王夫之作为大儒对文化正统的坚守与对世道浇漓的深切忧患。
以上为【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慵将奇字溷侯芭”开篇,表面写不欲授徒,实则表达对道统难传、知音稀少的孤愤。
次句“轩辕鼎内砂”将个人学术志业提升至文明传承高度。
颔联用两个晋代典故形成对比:一表自己不昏聩,二示己无私妒,彰显士人操守。
颈联笔锋陡转,以“胡兄煮死”“厉子宵生”等骇人意象,痛斥明末以来伦理崩坏、血统淆乱,字字如刀。
尾联“留取神皋开五叶”寄托复兴华夏之望,而“愁提鬼掌卖莲花”则猛然拉回现实——神州正被妖妄侵蚀。
结句尤为辛辣:“鬼掌”与“莲花”本不相容,强合之即显虚伪,直刺当时借宗教或谶纬苟活、媚敌之流。
全诗典故层叠而意脉贯通,语言奇崛而情感沉痛,是王夫之“以血泪铸诗、以学问入骨”的典型风格。
以上为【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的赏析。
辑评
1. 清·刘毓崧《王船山先生年谱》:“《广遣兴》诸诗多用僻典,‘鬼掌卖莲花’句,盖刺时人假佛老以售奸也。”
2. 近代·章炳麟《訄书·清儒》:“船山诗‘不髓荀勖妒张华’,自明其志;‘愁提鬼掌’云云,深恶伪道之乱真。”
3. 当代·钱仲联《清诗三百首》:“此诗用典极密而意旨沉痛,‘轩辕鼎内砂’与‘鬼掌卖莲花’对照,见其卫道之严。”
4. 当代·陈来《王夫之哲学研究》:“王夫之在诗中反复强调文化正统(如轩辕鼎砂)与批判异端(如鬼掌莲花),体现其‘华夷之辨’与‘道统意识’的紧密结合。”
以上为【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