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而又得吴生。
吴生少余两人七岁,以贫客嘉定。
于书自《左氏》下至《南北史》。
无不纤悉强记。
其所为诗多怨声,近《西州》、《子夜》诸歌曲。
而炎武有叔兰服,少两人二岁;娣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五人各能饮三四斗。
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
退而饮,至夜半,抵掌而谈,乐甚,旦日别去。
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未旬日而北兵渡江,余从军于苏,归而昆山起义兵,归生与焉。
寻亦竟得脱,而吴生死矣。
余母亦不食卒。
其九月,余始过吴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未亡人唯一子一女。
女被俘,子死矣!
有孙,二岁,亦死矣!”
余既痛吴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寿吾母,而吾今以衰绖见吴生之母于悲哀其子之时,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生名其沆,字同初,嘉定县学生员。
世本儒家,生尤夙惠,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
风流自喜,其天性也。
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然诺,则断然不渝。
北京之变,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见称于时。
与余三人每一文出,更相写录。
北兵至后,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
然后知闺情诸作,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
以生平日忧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
生事母孝,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某某最厚。
死后,炎武尝三过其居,无已,则遣仆夫视焉。
母见之,未尝不涕泣,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
然生实死矣!
生所为文最多,在其妇翁处,不肯传;传其写录在余两人处者,凡二卷。
注释
以上为吴同初行状的注释。
评析
以上为吴同初行状的评析。
赏析
以上为吴同初行状的赏析。
拼音版
wú tóng chū xíng zhuàng。
吴同初行状。
gù yán wǔ。
顾炎武。
zì yú suǒ jí jiàn,
自余所及见,
lǐ zhōng èr sān shí nián lái hào wéi wén rén zhě,
里中二三十年来号为文人者,
wú bù yǐ fú míng gǒu dé wèi wù,
无不以浮名苟得为务,
ér yú yǔ tóng yì guī shēng dú xǐ wèi gǔ wén cí,
而余与同邑归生独喜为古文辞,
dǐ xíng lì jié,
砥行立节,
luò luò bù gǒu yú shì,
落落不苟于世,
rén yǐ wéi kuáng。
人以为狂。
yǐ ér yòu dé wú shēng。
已而又得吴生。
wú shēng shǎo yú liǎng rén qī suì,
吴生少余两人七岁,
yǐ pín kè jiā dìng。
以贫客嘉定。
yú shū zì zuǒ shì xià zhì nán běi shǐ。
于书自《左氏》下至《南北史》。
wú bù xiān xī qiáng jì。
无不纤悉强记。
qí suǒ wéi shī duō yuàn shēng,
其所为诗多怨声,
jìn xī zhōu zǐ yè zhū gē qǔ。
近《西州》、《子夜》诸歌曲。
ér yán wǔ yǒu shū lán fú,
而炎武有叔兰服,
shǎo liǎng rén èr suì dì zi xú lǚ chén shǎo wú shēng jiǔ suì,
少两人二岁;娣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
wǔ rén gè néng yǐn sān sì dòu。
五人各能饮三四斗。
wǔ yuè zhī shuò,
五月之朔,
sì rén zhě chí gōng zhì yú shě wèi mǔ shòu。
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
tuì ér yǐn,
退而饮,
zhì yè bàn,
至夜半,
dǐ zhǎng ér tán,
抵掌而谈,
lè shén,
乐甚,
dàn rì bié qù。
旦日别去。
yú suì chū fù yáng gōng zhī pì,
余遂出赴杨公之辟,
wèi xún rì ér běi bīng dù jiāng,
未旬日而北兵渡江,
yú cóng jūn yú sū,
余从军于苏,
guī ér kūn shān qǐ yì bīng,
归而昆山起义兵,
guī shēng yǔ yān。
归生与焉。
xún yì jìng dé tuō,
寻亦竟得脱,
ér wú shēng sǐ yǐ。
而吴生死矣。
yú mǔ yì bù shí zú。
余母亦不食卒。
qí jiǔ yuè,
其九月,
yú shǐ guò wú shēng zhī jū ér wèn yān,
余始过吴生之居而问焉,
zé qí mǔ fāng qióng qióng dú zuò,
则其母方茕茕独坐,
gào yú yuē wú shì wǔ shì dān chuán,
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
wèi wáng rén wéi yī zi yī nǚ。
未亡人唯一子一女。
nǚ bèi fú,
女被俘,
zi sǐ yǐ yǒu sūn,
子死矣!有孙,
èr suì,
二岁,
yì sǐ yǐ yú jì tòng wú shēng zhī jiāo,
亦死矣!”余既痛吴生之交,
yòu niàn sì rén zhě chí gōng yǐ shòu wú mǔ,
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寿吾母,
ér wú jīn yǐ shuāi dié jiàn wú shēng zhī mǔ yú bēi āi qí zi zhī shí,
而吾今以衰绖见吴生之母于悲哀其子之时,
yú shì bù zhī tì lèi zhī héng jí yě。
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shēng míng qí hàng,
生名其沆,
zì tóng chū,
字同初,
jiā dìng xiàn xué shēng yuán。
嘉定县学生员。
shì běn rú jiā,
世本儒家,
shēng yóu sù huì,
生尤夙惠,
xià bǐ shù qiān yán,
下笔数千言,
shì zhé dì yī。
试辄第一。
fēng liú zì xǐ,
风流自喜,
qí tiān xìng yě。
其天性也。
měi yán jí jūn fù zhī jì jí jiāo yǒu rán nuò,
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然诺,
zé duàn rán bù yú。
则断然不渝。
běi jīng zhī biàn,
北京之变,
zuò dà xíng huáng dì dà xíng huáng hòu èr lěi,
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
jiàn chēng yú shí。
见称于时。
yǔ yú sān rén měi yī wén chū,
与余三人每一文出,
gèng xiāng xiě lù。
更相写录。
běi bīng zhì hòu,
北兵至后,
yí yú shū jí jì shì yī piān,
遗余书及记事一篇,
yòu cóng yú shū chù dé shī èr shǒu,
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
jiē jī liè bēi qiè,
皆激烈悲切,
yǒu gǔ rén zhī yí fēng。
有古人之遗风。
rán hòu zhī guī qíng zhū zuò,
然后知闺情诸作,
qí jì xìng zhī wén,
其寄兴之文,
ér shēng zhī kě zhòng zhě bù zài cǐ yě。
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shēng jū kūn shān,
生居昆山,
dāng kàng dí shí,
当抗敌时,
shǒu chéng bù chū yǐ sǐ,
守城不出以死,
sǐ zhě sì wàn rén,
死者四万人,
mò zhī shī chù。
莫知尸处。
yǐ shēng píng rì yōu guó bù wàng jūn,
以生平日忧国不忘君,
yì xíng yú wén ruò cǐ,
义形于文若此,
qí sǐ qǐ gù wèn zāi shēng shì mǔ xiào,
其死岂顾问哉?生事母孝,
měi yè guī,
每夜归,
bì wèi mǔ yán suǒ yǔ wǎng lái zhě wèi shuí,
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
mǒu mǒu zuì hòu。
某某最厚。
sǐ hòu,
死后,
yán wǔ cháng sān guò qí jū,
炎武尝三过其居,
wú yǐ,
无已,
zé qiǎn pū fū shì yān。
则遣仆夫视焉。
mǔ jiàn zhī,
母见之,
wèi cháng bù tì qì,
未尝不涕泣,
yòu jǐ qí zi zhī bù sǐ ér fù huán yě。
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
rán shēng shí sǐ yǐ shēng suǒ wéi wén zuì duō,
然生实死矣!生所为文最多,
zài qí fù wēng chù,
在其妇翁处,
bù kěn chuán chuán qí xiě lù zài yú liǎng rén chù zhě,
不肯传;传其写录在余两人处者,
fán èr juǎn。
凡二卷。
以上为吴同初行状的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