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吴同初行状

自余所及见,里中二三十年来号为文人者,无不以浮名苟得为务,而余与同邑归生独喜为古文辞,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
已而又得吴生。
吴生少余两人七岁,以贫客嘉定。
于书自《左氏》下至《南北史》。
无不纤悉强记。
其所为诗多怨声,近《西州》、《子夜》诸歌曲。
而炎武有叔兰服,少两人二岁;娣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五人各能饮三四斗。
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
退而饮,至夜半,抵掌而谈,乐甚,旦日别去。
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未旬日而北兵渡江,余从军于苏,归而昆山起义兵,归生与焉。
寻亦竟得脱,而吴生死矣。
余母亦不食卒。
其九月,余始过吴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未亡人唯一子一女。
女被俘,子死矣!
有孙,二岁,亦死矣!”
余既痛吴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寿吾母,而吾今以衰绖见吴生之母于悲哀其子之时,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生名其沆,字同初,嘉定县学生员。
世本儒家,生尤夙惠,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
风流自喜,其天性也。
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然诺,则断然不渝。
北京之变,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见称于时。
与余三人每一文出,更相写录。
北兵至后,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
然后知闺情诸作,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
以生平日忧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
生事母孝,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某某最厚。
死后,炎武尝三过其居,无已,则遣仆夫视焉。
母见之,未尝不涕泣,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
然生实死矣!
生所为文最多,在其妇翁处,不肯传;传其写录在余两人处者,凡二卷。

注释

展开更多

评析

展开更多

赏析

展开更多

拼音版

展开更多

顾炎武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