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千里长江,烟波淡淡,水天辽阔。《玉树后庭花》的歌声早已沉寂,只听见古老寺庙中传来稀疏的钟声。六朝的兴亡如同梦境,时光流逝,惊觉岁月变迁。当年的战火与繁华都已消失殆尽,唯有那天上的月亮,依旧自顾自地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江潮起落,波涛渺茫,江边的树木茂密如发。谁能体恤我这个被贬谪的官员归来,年纪已老,却为名誉和节操受损而感伤?纵使环境如岁末寒冬般严酷,前路遥远,但我这坚定的志向绝不会改变。在这高楼上,不知是谁设宴?我倚着栏杆凝神远望,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独立在满江风雪中的渔翁。
以上为【六幺令 ·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的翻译。
注释
次韵:依照他人诗词的原韵字及次序进行创作。
贺方回:北宋词人贺铸,字方回。
鄱阳:今江西波阳。
歌沉玉树:《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已经消失。《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曲调,历来被视为亡国之音。
六代:即六朝,指先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苒苒:同“冉冉”,渐渐流逝的样子。
兵戈凌灭:战争遗迹已消失。凌灭,消亡。
银蟾: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李纲因力主抗金屡遭贬斥。
老大伤名节:年纪已老,却为名誉和节操(因被贬而受损)感到伤心。
岁寒途远:化用《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环境恶劣,前路艰难。
此志应难夺:这种志向难以改变。夺,改变。
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唐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象征自己独立不移、处变不惊的坚贞品格。
以上为【六幺令 ·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的注释。
评析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是南宋名臣李梁溪所作。通过描写长江、鄱阳湖景致,感叹潮落潮生,但是最终發出「此志应难夺」的铿锵之声,表现了作者的矢志不渝。
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梁谿为太常少卿。时金人渝盟,边报狎至,朝廷议避敌之计。梁谿上御戎五策。召议,刺臂血上疏,力主抗战。宋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後为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围汴京,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梁谿「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馀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宋史·卷三百五十六·李纲传》)後为主和派李邦彦议罢以谢金人。南宋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梁谿积极备战,敌不敢犯。後为投降派论罢,在位仅七十五天。绍兴二年(西元一一三二年),任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徙洪州。晚年虽被起用,乃系外任,无权过问朝政。
梁谿一生历经宋廷和战反复冲突,一腔忠愤之情倾注於词。
这首《六幺令》大概作於南渡初期梁谿遭谪之後。藉金陵怀古,抒發自己壮志难酬之愤与抗金决心之坚。
上阕写金陵怀古。「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千里长江,滚滚东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少陵尝叹「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东坡亦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梁谿对此,自不免兴起怀古之情。「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鐘發。」南朝陈後主所制淫靡之音《玉树後庭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鐘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歌声的沉寂标志著陈朝的灭亡。几杵疏鐘,时断时续,渲染了寂寞苍凉的怀古气氛,「念天地之悠悠」(陈拾遗《登幽州臺》)之感,从时空上构成特定情境。想当年,吴、东晋、宋、齐、梁、陈虽曾建都建康(今南京市),然其君主大多胸无大志,不图振作,终致六朝国祚短薄,如同梦幻。晚唐诗人李义山深有感概:「三百年间同晓梦」(《咏史》),韦端己亦叹「六朝如梦鸟空啼」(《臺城》)。所以,梁谿词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时光流驶,岁月惊心,如今,因年代久远,战争的痕迹已经泯灭了,豪华销尽了,「六朝旧事随流水」(王介甫《桂枝香》),「舞榭歌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稼轩《永遇乐》)「几见银蟾自圆缺」,银蟾,指月亮。作为历史的见證,阅尽人间兴衰,不管「歌沉玉树」,「繁华销尽」,依旧年年月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颇似刘梦得「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
上阕的怀古不是为怀古而怀古,不是为六朝的覆灭唱挽歌。在怀古的背後,寄托著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提供的历史教训,希望南宋统治者能以六代兴亡作为历史的镜子,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其忠贞之情,可昭日月。
下阕即景抒情,「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髮。」森,茂密;「江树森如髮」,指江树茂密如髮。「潮落」二句由上阕写景怀古过渡到下阕的即景抒情。鄱阳临近鄱阳湖,湖水流入长江,联系到上文的「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因而联想到「潮落潮生」,自己也心潮起伏,心事浩茫。想到自己屡遭贬斥,身为迁客,有谁怜惜我「老大伤名节」呢?「老大伤名节」的核心仍然是指自己年华老大,屡遭贬谪,抗金之志未酬,未能做到功成名就,深为浩叹。但他表示「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岁寒」,见《论语》:「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此志应难夺」,化用《论语》:「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的意思。梁谿是说,虽然「岁寒」(喻环境险恶、困难),但他要像松柏那样青苍挺拔,不畏冰雪侵凌;虽然「途远」,要赶走金兵,不是短期内可达到目的的,但他不怕投降派的打击迫害,不管环境多么险恶,不管达到目的的道路有多么漫长,他决定坚持到底,矢志不移。
结句「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柳子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诗句。子厚谪永州,身为迁客,以顶风傲雪的渔翁自喻。梁谿感到自己与子厚有某些相似点,故亦借用渔翁形象自喻,让读者从一个渔翁傲然独立江头,不怕满江风雪的艺术形象去领会他那种顽强的战斗精神。
这首词与作者於宣和三年所写的《金陵怀古》诗四首有某些类似处。如:「玉树歌沉月自圆」,「兵戈凌灭故城荒」,「豪华散尽城池古」。他的诗和词在思想感情上是一致的。这首词的语言风格也颇像诗,词情感慨深沉,怀古伤今,低沉而鬱發。
此词是南宋抗金名臣李纲的作品,作于他被贬谪后于鄱阳席上唱和贺铸(字方回)金陵怀古词之时。全词将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与个人坚定的报国之志紧密融合。上片怀古,以千里长江的壮阔景象起兴,通过“歌沉玉树”、“古寺疏钟”等意象,渲染出六朝繁华逝去的空寂与苍凉,“几见银蟾自圆缺”一句,更是以宇宙的永恒反衬人世的无常,感慨极深。下片转入抒怀,由“潮落潮生”的自然规律联想到自身“迁客”的坎坷命运,虽有“老大伤名节”的悲愤,但词人旋即以“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的铿锵之语,宣告其不屈不挠的爱国操守。结尾化用柳宗元《江雪》意境,以“独立渔翁满江雪”的孤高形象自况,将全词的情感与格调推向高潮,展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坚贞伟岸的人格力量。
以上为【六幺令 ·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的评析。
赏析
本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意境的开阔与情感的沉郁顿挫,以及典故与意象的巧妙化用。
时空交织,境界宏大:词人开篇即勾勒出“长江千里”的浩瀚空间,随即引入“六代兴亡”的悠长时间,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展开咏怀。历史的虚无(“如梦”、“销尽”)与自然的永恒(“潮落潮生”、“银蟾圆缺”)形成强烈对比,奠定了全词苍茫悲凉的基调。
由古及今,托物言志:下片从怀古自然过渡到伤今。“谁念迁客归来”道尽世态炎凉与身世之感。然而,词人并未沉溺于悲愤,而是笔锋陡转,以“岁寒松柏”自勉,发出“此志应难夺”的坚定誓言,完成了从历史悲感到个人人格力量的升华。这种情感的跌宕,充分展现了李纲作为政治家和志士的胸襟。
化典无痕,意象孤高:词中多处用典而浑然天成。如“玉树”指南朝旧事,暗含对南宋朝廷苟安的忧虑;“岁寒”出自《论语》,隐喻艰难时局中的气节;结尾更是全盘化用柳宗元的诗意。柳宗元诗中的渔翁是清高孤傲的隐士形象,而李纲将其置于篇末,赋予其新的内涵——这不再是避世的隐者,而是一位在政治风雪中傲然“独立”、坚守理想的斗士。这一意象,将词人的个人形象、坚贞品格与悲剧性的历史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产生了极其动人的艺术力量。
以上为【六幺令 ·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的赏析。
辑评
元·脱脱等《宋史·李纲传》:“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虽身或不用,用有不久,而其忠诚义气,凛然动乎远迩。观其《六幺令》词‘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可谓知其志矣。”
清·黄苏《蓼园词评》:“‘歌沉玉树’,伤北狩也。‘古寺空钟’,悲南渡也。‘银蟾自圆缺’,见君臣之否泰有定。至其‘岁寒此志难夺’,虽比之擎天浴日之功,为何如耶?”
近人薛砺若《宋词通论》:“李纲的词,与他的诗文一样,充满了凛然不可犯的刚健之气。他的《六幺令》……末句‘独立渔翁满江雪’,其孤怀忧愤,与耿耿孤忠之慨,俱见于言外。”
现代学者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李纲此词,将历史意识与自我意识交织,将时代悲剧与个人命运融合。结尾对柳宗元诗境的化用,不是简单的承袭,而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将隐士的孤高转化为志士的坚守,完成了意象内涵的升华。”
以上为【六幺令 ·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