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春日朝会结束,仪仗退下,宫中白昼渐长,漏刻声也显得稀疏。东西两厢的侍从已停止侍奉,太皇太后应已回到内室,放下帷帐专心读书。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太皇太后阁:指为太皇太后居所题咏的组诗,属宫廷应制诗一类。
2. 仗下:仪仗队退下,指早朝结束。
3. 春朝:春季的朝会。
4. 昼漏稀:白昼的滴漏声稀疏,意谓时间缓慢,白昼漫长。漏,古代计时器。
5. 两厢:宫殿两侧的廊庑,常为侍从站立之处。
6. 休侍御:停止侍奉,指侍从退下。
7. 应下:应当已经。
8. 读书帏:读书的帷帐,指内室或书房的帘帷,象征静读之所。
9. 宫中:皇宫之内,此处特指太皇太后居所周围。
10. 稀:稀少,此处形容漏声缓慢,衬托安静氛围。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太皇太后阁六首》之一,属宫廷应制诗,写于春日宫廷生活的一个静谧片段。诗人通过描写朝会散后宫中的宁静氛围,表现太皇太后端庄贤淑、勤于学问的形象。语言简淡含蓄,意境清幽,体现了宋代宫廷诗典雅克制的风格。虽为应制之作,却无谄媚之气,而以静美见长,展现苏轼驾驭题材的高超能力。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极简笔法勾勒出宫廷春日午后的一幅静谧图景。首句“仗下春朝散”点明时间背景——早朝刚刚结束,宫廷由动转静;次句“宫中昼漏稀”进一步渲染环境的安宁,白昼悠长,滴漏声缓,仿佛时间也为之放慢。后两句笔锋转向人物:“两厢休侍御,应下读书帏”,不再直接描写太皇太后,而是通过侍从退下、帷帐低垂的细节,暗示她已进入读书状态,含蓄地塑造了一位贤德、好学、端庄的女性形象。全诗无一字褒扬,却在静谧氛围中自然流露出敬重之情。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是典型的宋人“以静写尊”的审美体现。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等诗看似平淡,实得宫廷气象之真,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引查慎行语:“苏公应制诸作,不事雕琢而自尔庄雅,此首尤见静中气象。”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昼漏稀’三字,写出春日宫中闲适之致,非俗手所能摹。”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直接收录此诗,但论及苏轼应制诗时指出:“苏轼能于拘谨题目中写出空灵意境,往往以景写情,以静显尊。”可为此诗旁证。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