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不知不觉衰老与春天一同到来,更悲叹昔日友人还有几人健在。
炼丹未成对着明镜心生惭愧,手捧屠苏酒谦让给年轻后生。
以上为【岁日作】的翻译。
注释
1. 岁日:元旦
2. 还丹:道教炼丹术,指炼成的金丹
3. 屠苏:古代元旦饮用的药酒,年少者先饮
4. 让少年:古俗元旦饮屠苏酒按年少至年长顺序
以上为【岁日作】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质朴语言勾勒老年心境,通过"老将春共至"的时间悖论与"携手几人全"的生命追问,在岁日庆典中注入深沉的存在之思。后两句"还丹羞镜"的修道遗憾与"屠苏让少"的礼让姿态,在自嘲与达观间保持微妙平衡,体现中唐诗人特有的生命观照方式。
以上为【岁日作】的评析。
赏析
本诗创作于顾况晚年隐居茅山时期,是其人生哲学的浓缩表达。首句"不觉老将春共至"以矛盾修辞开篇,"老"与"春"的并置既违反自然规律(衰老不可逆而春天周而复始),又暗合心理真实(时间感知的模糊性),与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形成不同向度的时光之叹。次句"更悲携手几人全"由自然时序转入人世沧桑,"几人全"的诘问既指安史之乱后的故人零落,更含对自身历劫余生的复杂感慨,较之杜甫"访旧半为鬼"更多一份存在主义色彩。后两句聚焦元旦特定场景:"还丹寂寞"反用葛洪《抱朴子》炼丹成仙典故,坦诚修道失败的凡俗本色;"手把屠苏"则化用《时镜新书》岁饮屠苏的礼俗,在让酒仪式中展现代际交接的豁达。这种将道教追求与儒家礼俗熔铸一炉的写法,正是中唐士人三教融通思想在诗歌中的典型映现。
以上为【岁日作】的赏析。
辑评
1.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况《岁日作》'手把屠苏让少年',视刘梦得'与君同甲子'更见衰飒之致。"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逋翁(顾况)晚岁诗多率尔,此作'还丹寂寞羞明镜'七字,写尽丹客暮年心境。"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朴直处似乐天,而悲凉过之,'更悲携手几人全'是何等襟抱。"
4.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通过元旦特定时空中的自我审视,完成对生命价值的诗意裁决,在二十八字间构建起完整的人生坐标系。"
以上为【岁日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