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沿水边漫步顿觉清凉舒爽,片刻徘徊间种种烦忧尽数遗忘。
明月升上园林更添秀丽景致,清风吹过池塘送来阵阵幽香。
红色花瓣滴落露珠沾染莲蓬,如白绸般的月光凝结在镜面似的水波上。
夜深人静暑气消散野趣盎然,悠然自得间吟咏着沧浪之歌。
以上为【荷池玩月】的翻译。
注释
1. 百虑忘: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 红衣:指荷花花瓣,赵嘏《长安秋望》"红衣落尽渚莲愁"
3. 莲房:莲蓬,杜甫《秋兴》"露冷莲房坠粉红"
4. 素练:白色绢帛,喻月光,《水浒传》"似白虹千万道"
5. 镜面霜:形容水面如镜映月华,李白《秋浦歌》"水如一匹练"
6. 沧浪:古水名,暗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以上为【荷池玩月】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雍正帝夏夜游园时的即景抒怀之作,在宫廷诗的典丽框架中注入自然真趣。全诗以"闲行傍水"的动线展开,通过"月上""风来"的时空推移,构建出视听嗅触的多维感知空间。尾联"咏沧浪"的典故运用,既延续了屈原"沧浪之水清兮"的隐逸传统,又暗合清代皇室"寄至味于澹泊"的审美追求,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感官享受到精神超越的诗意升华。
以上为【荷池玩月】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意境:首联以"觉清凉"的生理感受与"百虑忘"的心理体验开启通感之门;中间两联运用"添秀色"的视觉延展、"送幽香"的嗅觉浸润、"红衣露坠"的触觉细腻与"素练光凝"的光影捕捉,形成全方位的自然互动;尾联更将物理空间的"夜静暑消"转化为精神空间的"悠然自得",最终在"咏沧浪"的典故中达成儒道思想的融合。雍正特别注重动词的锤炼,"傍""忘""添""送""坠""凝"六字勾勒出完整的意识流动轨迹,而"红衣"与"素练"的色彩对照,"露坠"与"光凝"的动静相谐,既体现其作为统治者的精密思维,又展现出入微的审美观察力。
以上为【荷池玩月】的赏析。
辑评
1. 清代允禄《熙朝雅颂集》:"《荷池玩月》诗'红衣露坠莲房粉'一联,体物之工追摹放翁,而'悠然自得'四字尤见圣心澄澈。"
2. 近代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世宗夏夜杂咏多涉机务,此诗独得闲适,'半刻徘徊百虑忘'可与其朱批'日间刻无宁晷'之叹相印证。"
3. 钱仲联《清诗三百首》:"通篇以'玩'字为诗眼,'风来池沼送幽香'较周邦彦'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更得氤氲之致。"
4. 赵伯陶《清宫词选注》:"结句化用沧浪歌谣而避用'濯缨'旧典,隐约可见雍正朝文字案后宫廷诗的审慎表达。"
5. 严迪昌《清诗史》:"将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的田园趣味与皇家园林气象相融合,在澹泊中暗藏富丽,此清代皇室诗特有之境。"
以上为【荷池玩月】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