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月已西沉星光稀疏天将破晓,孤灯未熄却难成眠。
披衣起身再到门前眺望,恼恨那清晨报喜的鹊噪声。
以上为【闺情】的翻译。
注释
1. 梦难成:指难以入睡或梦魂难觅
2. 不忿:唐代口语,意为恼恨、不服气
3. 鹊喜声:民间以为鹊鸣预报吉兆,《开元天宝遗事》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
以上为【闺情】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精准的时序推移勾勒思妇彻夜不眠的愁绪,通过“孤灯未灭”与“鹊喜声”的强烈反差,展现希望与失望的心理拉锯。末句“不忿”二字以嗔怪语气打破传统喜鹊兆吉的民俗意象,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从殷切期待到怨怅顿生的情感转折,堪称闺怨诗中“以乐景写哀”的典范。
以上为【闺情】的评析。
赏析
此诗建构了三个渐次推进的情感层次:首句“月落星稀”的黎明意象,既暗示通宵不寐的实况,又暗含《诗经》“女曰鸡鸣”的古老对话传统;次句“孤灯未灭”以物写人,灯芯焦灼之态正是内心灼烧的外化。第三句“披衣更望”的连续动作,将静态愁绪转化为动态期盼,而“门前”空间的选择,既可能是昔日送别之处,更是消息传来的必经通道。结句匠心独运:晨鹊报喜本应带来慰藉,诗人却用“不忿”颠覆民俗心理,揭示出长期等待后“怕听吉兆反成谶”的微妙情绪。这种对希望本身的恐惧,较之单纯抒写失望更显深刻,与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同属唐人情诗中的透视灵魂之作。
以上为【闺情】的赏析。
辑评
1. 明·周敬《唐诗选脉会通》:“‘不忿’二字写闺情至真至切,得未曾有。”
2.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触景生情,妙在不说破而情味愈出。”
3.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李端《闺情》妙在末句,借无知之鹊作有意之恨,此深于情者。”
4.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后二句与‘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同是痴情痴语。”
以上为【闺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