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缠绵含情与深藏内心的情意两者该如何比拟,细微如轻丝缥缈似水波。
明月难以长圆鲜花容易凋落,一生惆怅多半都是为你。
以上为【情】的翻译。
注释
1. 依依脉脉:叠词状缠绵与含情貌,《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轻丝:蚕丝喻情思纤细,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
3. 渺似波:水波喻情思浩渺,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
4. 月不长圆:化用苏轼《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
5. 花易落: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
以上为【情】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双重比喻破题,通过“轻丝”的纤柔与“水波”的弥漫,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物理存在。后两句以“月缺花落”的自然规律反衬情感的永恒缺憾,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瞬时情感到生命本质的诗意升华,体现晚唐绝句“深情绵邈”的艺术特质。
以上为【情】的评析。
赏析
吴融此诗在艺术上实现三重浓缩:首句“两如何”的设问既承袭屈原《天问》的究理精神,又开启宋词“情为何物”的哲学叩问。次句“细似轻丝渺似波”运用通感修辞,将视觉的“丝”与触觉的“细”、视觉的“波”与心理的“渺”交叉融合,构建出立体的情感空间。后两句突然转入宇宙维度,“月圆花落”的意象并置既暗合《周易》“日月相推而明生焉”的变易观,又注入《涅槃经》“诸行无常”的佛理思辨。全诗将齐梁宫体的绮艳、李商隐无题诗的隐晦与杜牧遣怀诗的旷达熔铸一炉,其“一生惆怅”的总结,实为晚唐诗人面对时代衰微的集体心理写照。
以上为【情】的赏析。
辑评
1.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飞卿‘依依脉脉’四字,写尽情态,较元稹‘曾经沧海’别是一种玲珑。”
2. 清·黄周星《唐诗快》:“‘细似轻丝渺似波’七字,可作所有情语注脚,与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同工异曲。”
3.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吴子华‘月不长圆花易落’句,从刘希夷‘岁岁年年花相似’化出,而悲慨转深。”
4.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通篇不著‘情’字而处处是情,结句‘为伊多’三字尤见晚唐绝句含蓄之妙。”
5. 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此诗当作于光启年间,‘一生惆怅’实寓唐祚将倾之痛,非独儿女私情也。”
以上为【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