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思念你却难通音信,登楼远望视线迷离。
天寒时见孤雁飞至,日暮中听万鸟悲啼。
饥荒之年盗匪横行,苛捐杂税竟及寡妇。
江湖四处凋零破败,何处才能安然栖居?
以上为【荅望之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荅望之:答谢望之,望之为人名
2. 书难达:书信难以送达
3. 望欲迷:远望而视野模糊
4. 一雁:孤雁,暗喻书信
5. 万行:成群飞鸟
6. 饥馑:灾荒之年
7. 饶:多,盛
8. 徵求:征收赋税
9. 寡妻:寡妇
10. 摇落:凋残零落
以上为【荅望之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沉郁笔触勾勒出明中叶的社会图景,首联“登楼望欲迷”奠定全诗苍茫基调,颔联“一雁”与“万行”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颈联直指“饥馑”“徵求”的社会痼疾,尾联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相融合,在杜甫式沉郁中注入明代特有的荒寒意境,展现前七子诗歌的现实关怀维度。
以上为【荅望之二首】的评析。
赏析
何景明此诗承续杜甫《春望》遗韵而自出新意。首联以“念汝”与“登楼”勾连私人情感与历史视野,建构起宏大的叙事空间。颔联巧用数字对仗,“一雁”之孤与“万行”之众形成张力,既暗合“鸿雁传书”的传统意象,又通过“天寒”“日暮”的自然描写隐喻时代气候。颈联以史笔直书现实,“饶群盗”揭示生存伦理的崩坏,“及寡妻”展现赋税苛暴之甚,短短十字勾勒出明中期深重社会危机。尾联转用《楚辞》式叩问,将“江湖摇落”的自然景象升华为精神漂泊的象征,最终在“何处安栖”的终极追问中,完成对理想家园的双重寻找——既是物理空间的避难所,更是精神世界的桃花源。
以上为【荅望之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摹杜而得其骨,『饥馑』一联直摩少陵之垒。”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仲默此诗,『天寒一雁至』较之『孤雁不饮啄』,别具苍茫之致。”
3. 近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徵求及寡妻』五字血泪写成,可续‘三吏’‘三别’。”
4. 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此诗见证前七子并非纯事摹拟,于社会现实颇有深怀。”
5. 左东岭《明代诗学与心学》:“尾联摇落之叹,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叠合,彰显阳明心学时代士人的存在焦虑。”
以上为【荅望之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