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真翁堂下竹贯日,干云千尺高亭亭。万木避霜色飒飒,空岩回翠涛平生。
直节本无偶,手栽琅玕种琼玖。风月何曾忘此君,松梅况自称三友。
东曹郎君翁所奇,节概更与翁名齐。神龙昔向沧波化,彩凤今从玉树栖。
高堂兹辰开寿箓,却洗金盘对春竹。霓旌昼下仙人车,云管宵停嬴女曲。
翁家旧住上林西,托根白近蓬莱池。雪崖冰柱映楼阁,雨露常沾万岁枝。
翻译
您难道没看见真翁堂前的修竹直贯云霄,千尺高的竹干挺拔入云亭亭玉立?
万木在霜天下瑟瑟避让,空寂岩谷回响着翠竹永恒的涛声。
正直的竹节本就无双,亲手栽种这琅玕美玉般的竹苗。
赏风玩月何曾忘却此君,更有松梅与之并称岁寒三友。
东曹郎君深得真翁赏识,气节操守更与翁名相得益彰。
昔日神龙在沧波中化形,今朝彩凤择玉树而栖居。
高堂此时展开长寿谱册,洗净金盘对着春竹祝寿。
仙人车驾白昼霓旌飘扬,嬴女箫声在云管中彻夜停驻。
真翁旧居原在上林苑西,托身之所靠近蓬莱仙池。
雪崖冰柱映照着楼台阁宇,雨露常滋润着万年长青的竹枝。
以上为【修竹篇】的翻译。
注释
真翁:寿星尊称,具体所指待考。
琅玕:似玉美石,喻竹。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留客夏簟青琅玕。”
三友:岁寒三友松竹梅。
东曹郎君:指寿星后人,汉代有东曹署,此喻显宦。
神龙沧波化:用《庄子·列御寇》龙潜深渊典故。
嬴女曲: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引凤典故。
上林:汉代上林苑,指京城园林。
万岁枝:指长青树木,喻长寿。
以上为【修竹篇】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修竹为核心意象,通过“竹-人-仙”三重境界的转换,构建祝寿主题的宏大格局。前八句聚焦竹之物理特质:以“贯日干云”写其形,“万木避霜”显其格,“直节无偶”彰其性,“三友”共举明其志。中六句转入人间庆典:“东曹郎君”承续竹品,“神龙彩凤”喻指门第辉煌,“金盘春竹”点明寿仪。末六句升华至仙境:“蓬莱池”“万岁枝”将世俗寿宴仙化,最终完成从植物特性到人文精神再到永恒境界的诗意升华。
以上为【修竹篇】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何景明前七子文学复古主张的实践,艺术上呈现三大特色:
意象系统的精心建构:以修竹为轴心,串联“松梅”“神龙”“彩凤”“雪崖冰柱”等意象群,形成道德-祥瑞-仙境的象征体系;
空间层次的巧妙安排:从“真翁堂下”的现实空间,到“上林西”“蓬莱池”的历史仙境空间,再到“雪崖冰柱”的永恒自然空间,构建多维审美场域;
典故的密集化用:全诗用典达九处之多,却通过“琅玕种琼玖”“云管宵停”等诗性表达实现典故的审美转化。
诗中“万木避霜色飒飒”与“雨露常沾万岁枝”形成寒暑对比,暗喻寿星历经风雨而长青不老,体现明诗“格调”派注重比兴的创作特征。
以上为【修竹篇】的赏析。
辑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仲默《修竹篇》气骨森然,直追盛唐,‘风月何曾忘此君’一句,见其胸中丘壑。”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大气盘旋,句句掷地作金石声,结联尤得应制体正格。”
现代·邓绍基《明代文学史》:“何景明此类宴饮诗虽为应酬而作,却保持文学品格,竹意象的贯穿可见其复古主张中的精神坚守。”
以上为【修竹篇】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