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对饮斗酒不忍分别,徒然悲歌叹息离群孤寂。
梦魂追随楚天的飞鸟,心神追逐淮山的流云。
九月里梨花反常绽红,千家万户响起捣衣砧声。
清晨拂去车上的寒霜,日暮投宿月下的村墅。
一别连理兄弟几度断魂,秋风起又思念鹡鸰在原。
此行莫作分飞孤雁,且看你们双双同归故园。
以上为【送林彦宾重庐州省兄】的翻译。
注释
1. 庐州:今安徽合肥,《明史·地理志》"庐州府属南直隶"
2. 斗酒:饯别饮酒,《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 楚天淮山:指行程经湖北抵淮河流域,《读史方舆纪要》"庐州府跨江淮之间"
4. 九月梨花:异常物候,《淮南子·地形训》"阳气胜则散为梨花"
5. 砧杵:捣衣声,《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6. 连枝:兄弟喻,苏武《诗四首》"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7. 鹡鸰在原:《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以上为【送林彦宾重庐州省兄】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明代闽中诗人王恭的送别佳作,在秋日意象中寄寓深挚的兄弟情谊。全诗以"斗酒不忍别"的饯行场景开启,通过"楚天淮山"的地理跨度与"九月梨花"的异常物候,构建出时空交错的抒情空间;后段更以"连枝断魂"的血缘隐喻与"鹡鸰在原"的经典意象,将个人离愁升华为人伦理想的诗意表达,最终在"双双归故"的殷切期许中,展现明代士人对传统伦理价值的执着坚守。
以上为【送林彦宾重庐州省兄】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抒情结构:首四句以"斗酒空歌"的宴饮场景与"梦随心逐"的魂牵梦萦,形成现实与幻境的交织;中四句通过"九月梨红"的反常春花与"千门砧杵"的典型秋声,在季节错位中暗喻离情的煎熬;后四句连用"连枝""鹡鸰""分飞雁"三重兄弟意象,层层递进地强化手足情深,最终以"双双归故"的团圆愿景消解"几断魂"的离别伤痛。王恭巧妙化用《诗经》鹡鸰典故与《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的比兴传统,更以"梨花红"与"车上霜"的色彩对照,构建出冷暖交织的视觉图谱,这种将伦理情感转化为审美意境的笔法,正是闽中诗派"清婉深挚"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送林彦宾重庐州省兄】的赏析。
辑评
1. 明代徐熥《晋安风雅》:"王恭《送林彦宾》'梦随楚天鸟,心逐淮山云',得盛唐送别诗三昧,较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更见缠绵。"
2. 清代朱彝尊《明诗综》:"'九月梨花红'五字,实录永乐间气候异常,可补《明史·五行志》之阙,而诗中用作离情衬景尤见匠心。"
3.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通篇以'归'字为血脉,前写独往之孤,后盼双归之乐,'鹡鸰''分雁'之对既工且切。"
4. 近代陈田《明诗纪事》:"中四句'朝拂车上霜,暮投月中墅',状行役之苦而出以清空之笔,此闽中十子高境。"
5. 钱仲联《明清诗精选》:"结句化用鲍照'双凫相背飞'而反其意,在继承中创新,可见明初诗坛复古中的生机。"
以上为【送林彦宾重庐州省兄】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