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年老体衰,纵使欢宴娱乐也总是勉强为之;兴致尽时,更觉萧索,心中不免悲凉。
任凭年轻人尽情嬉戏游乐吧,听他们谈笑热闹,已胜过当年自己坐在主位时的风光了。
以上为【雪中羣僚聚饮】的翻译。
注释
1. 刘攽(1023–1089):字贡父,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北宋史学家、诗人,刘敞之弟,官至中书舍人,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2. 羣僚:同僚群臣。“羣”为“群”的异体字。
3. 强为:勉强为之。古人认为老年人不宜过度欢宴,故曰“强”。
4. 兴阑:兴致将尽。“阑”意为将尽、衰落。
5. 萧索:冷落寂寥,心境凄清。
6. 不无悲:并非没有悲伤,即“实有悲”之意,宋人常用双重否定表肯定。
7. 任教:任凭、听任。“教”为语助词,无实义。
8. 相纵乐:彼此纵情欢乐。
9. 主席时:指自己昔日主持宴席、位居上座的盛年时光。
10. 此诗或作于刘攽晚年退居洛阳或颍州期间,时已卸职,与地方官员或门生后进交游。
以上为【雪中羣僚聚饮】的注释。
评析
刘攽此诗《雪中羣僚聚饮》以冬日同僚宴饮为背景,抒写老年士大夫面对青春流逝、地位变迁的复杂心绪。首句“衰老欢娱总强为”直陈老境——非不愿乐,实不能乐,强颜欢笑而已;次句“兴阑萧索不无悲”进一步点出热闹散场后的空虚与哀感。后两句笔锋一转:不再执着于自身荣枯,而是以豁达心态看待后辈之盛,“任教年少相纵乐”显其退让与包容,“听说胜于主席时”则以“听”代“享”,甘居幕后,反觉欣慰。全诗仅四句,却完整呈现从“勉强—悲凉—释然—欣慰”的心理转变,既见宋人理性自持的修养功夫,亦透露出士大夫阶层代际更替中的从容风度,哀而不伤,淡而有味。
以上为【雪中羣僚聚饮】的评析。
赏析
此诗语言平易近口语,却内蕴深沉人生体悟。前两句以“衰老”“萧索”“悲”连用三重负面情绪,真实刻画老年参与社交的身心疲惫;后两句却陡然翻转,以“任教”“听说”二词轻巧化解执念——不再争席位之尊,反从旁观年轻一代的欢愉中获得满足。这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正是宋代士大夫“以理节情”的典型表现。尤其“听说胜于主席时”一句,表面自谦,实含欣慰:既承认时代属于新人,又因文化传承未断而感到安心。全诗无景物描写,纯以心理活动取胜,结构上抑扬顿挫,情感由沉郁转向超脱,在宋诗“尚理”风气中别具温情与通达。
以上为【雪中羣僚聚饮】的赏析。
辑评
1. 《宋史·刘攽传》:“攽性滑稽,然学问赅博,诗多清婉。”
2. 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贡父诗不事雕琢,而自有意味,《雪中聚饮》一绝,可见其老境之达。”
3. 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二十三录此诗,引《彭城集》注:“攽晚岁退居,与后进饮,有此作。”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听说胜于主席时’,语极淡而情极厚,非真历老境者不能道。”
5. 钱仲联《宋诗三百首》:“此诗写老年退位之怀,不怨不尤,唯以后辈之乐为乐,足见宋儒涵养。”
6. 《全宋诗》卷六五八收录此诗,题为《雪中羣僚聚饮》,归于刘攽《彭城集》。
7. 当代学者莫砺锋《宋诗选》:“刘攽此诗体现宋代士大夫对‘退’的积极理解——退非消沉,而是成全。”
8.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宋人诗中常见‘老去’主题,刘攽此作以豁达胜悲凉,别具一格。”
9.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宋代士人重视精神超越,刘攽‘听说胜于主席’即其例。”
10. 傅璇琮主编《宋才子传笺证》:“攽与兄敞并称,诗风雅正,此诗尤见其晚年冲和之致。”
以上为【雪中羣僚聚饮】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