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湖水虽被引走,但仿佛仍怀有深情,随着初升的太阳映照,波光在屋檐窗棂间轻轻晃动。溪流的光影自古以来无人能够描绘,唯有依靠这首新诗,才能将它的美呈现出来。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翻译。
注释
1. 文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善画墨竹,亦工山水,苏轼表兄,曾知洋州,建洋川园池。
2. 洋川园池:文与可在洋州(今陕西洋县)所建园林,内有亭台池沼三十余处,各赋诗记之。
3. 湖桥:园中跨湖之桥,为三十景之一。
4. 决去:引流使湖水离去,指人工疏导湖水。
5. 尚有情:谓湖水虽被引走,犹似含情不舍。
6. 却随初日动檐楹:湖水余波或倒影在朝阳照射下映入屋檐与柱间,光影摇曳。
7. 溪光:溪水在阳光照耀下的波光。
8. 自古无人画:言溪光变幻莫测,难以用绘画表现。
9. 凭仗:依靠、凭借。
10. 写成:用文字描摹、表现出来。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中的《湖桥》一首,通过描写园中湖桥一带的晨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与艺术再现的自觉意识。诗中“决去湖波尚有情”一句,以拟人手法赋予湖水情感,表现其虽被引流却依旧眷恋原地的意象;后两句则强调绘画难以捕捉溪光的瞬息之美,唯有诗歌能以其灵动的语言将其凝固、传达,体现了苏轼“诗画本一律”的艺术观,也彰显了他对文学表现力的高度自信。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评析。
赏析
此诗短小精炼,意境清幽,展现了苏轼善于从日常景物中发现诗意的才华。首句“决去湖波尚有情”以拟人笔法写湖水被引流后的依依之态,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既显温情,又暗含对人工改造自然的微妙反思。次句“却随初日动檐楹”,由远及近,将晨光中湖影映照建筑的动态之美细腻呈现,视觉与光影交融,画面感极强。后两句笔锋一转,从具象转入哲思:溪光之美瞬息万变,纵然丹青妙手亦难捕捉,唯有诗歌可通过语言的想象与节奏将其“写成”。这不仅是对诗艺的礼赞,也体现了苏轼“诗可补画之不足”的文艺观念。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是其题画诗与咏景诗融合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组诗皆和文与可洋州诸景,多即景抒怀,语浅意深,《湖桥》尤为清绝。”
2.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十二:“‘溪光自古无人画’二句,翻空出奇,道尽诗画之别,非坡公不能道。”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指出:“宋人于诗中论艺,始于梅尧臣,盛于苏黄,此等议论入诗而不堕理障,实得风人之旨。”可作理解此诗后两句之参考。
4. 《宋诗精华录》(今人选评):“‘尚有情’三字,写尽物我交融之境;‘凭仗新诗’句,则见东坡自信文字之力胜于丹青。”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