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正午时分,阳光照射在回廊上,我倚枕而卧,眼前明亮清晰;香炉中水沉香已燃尽,青烟消散,碧色的烟气横浮空中。山中隐居的僧人睡醒过来,无人察觉他的动静,唯有几只飞蚊绕着他的鬓发嗡嗡鸣叫。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翻译。
注释
1. 佛日山:位于今浙江杭州余杭区,宋代著名佛教胜地,有佛日寺,荣长老为该寺住持。
2. 荣长老:北宋高僧,法号可能为“道荣”,住持佛日寺,与苏轼有交往。
3. 方丈:原指禅寺住持居所,后亦用以尊称住持本人。此处指荣长老的禅房。
4. 午枕明:指正午时分在回廊上倚枕而眠,阳光明亮。
5. 水沉:即水沉香,一种名贵沉香,常用于焚香礼佛,气味清幽。
6. 碧烟横:形容沉香燃烧后升起的青烟袅袅横浮之状。
7. 山人:本指隐士,此处指修行于山中的僧人,即荣长老。
8. 无人见:突出山寺幽静,人迹罕至,亦暗示禅者独处自修之境。
9. 飞蚊绕鬓鸣:细微之声反衬环境之寂静,具“蝉噪林逾静”之妙。
10. 五绝:指组诗共五首,此为其一,体裁为五言绝句。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之一,以简淡笔触描绘禅房静谧之境,展现午憩片刻的闲适与孤寂。全诗不事雕琢,意境清幽,通过光影、香气、声音等细节,传达出山寺生活的空灵与超然。诗人借“山人睡觉无人见”一句,既写长老之独处,亦暗寓禅者离世绝俗、心无所住之境界。末句以微小的“飞蚊绕鬓鸣”反衬万籁俱寂,动中见静,颇具禅趣。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评析。
赏析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却意蕴深远。首句“日射回廊午枕明”以视觉切入,勾勒出一个阳光洒落、静谧安详的午后场景。“午枕”二字点出诗人或长老在此休憩,显出山居生活的闲适。次句“水沉销尽碧烟横”转写嗅觉与视觉的延续,香已燃尽,烟犹未散,暗示时间的缓慢流逝,也烘托出禅房清寂的氛围。第三句“山人睡觉无人见”转入人物描写,但“无人见”三字极富深意——既是实写环境幽僻,更是象征禅者超脱尘世、不为人知的修行状态。结句“只有飞蚊绕鬓鸣”以动衬静,细微的蚊鸣非但不扰人,反而强化了整体的宁静,令人联想到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艺术手法。全诗无一字说禅,却处处透出禅意,是苏轼晚年融合儒释、心境澄明的体现。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查慎行):“此写山房静趣,语极冲淡,而‘无人见’三字,含蓄无穷,禅机盎然。”
2. 《宋诗钞》(吴之振等):“午梦初回,香残烟袅,写得一片空明。末句以微物点破寂静,妙不可言。”
3. 《历代诗话》(何文焕辑)引《纪评苏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飞蚊一语,看似琐屑,实乃点睛之笔,静境全出。”
4. 《唐宋诗醇》(清高宗敕编):“情景交融,自然入妙。苏子由静观中得禅理,非强为之也。”
5. 《瓯北诗话》(赵翼):“东坡五绝不多,然此类小诗,信手拈来,皆成妙谛,可见其才大如海,收放自如。”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