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
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
坡陀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
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翻译
上马驰骋抗击猖狂的胡虏,下马便草拟军中文书。
二十岁时就怀抱这般志向,到五十岁仍是一介清瘦儒生。
大散关与陈仓之间,山峦江河郁结盘曲。
刚劲之气汇聚于忠义之士,可与他们共同成就宏图。
高低起伏的咸阳古城,曾是秦汉两代的故都。
帝王之气浮荡在暮霭之中,旧日宫室却长满春草。
如何才能追随朝廷军队,彻底扫荡敌寇迎接皇帝车驾。
让黄河与函谷天险,变成四海通达的舟车要道。
兵马从燕赵之地出发,布帛自青徐二州运来。
首先要营建皇家七庙,再依次规划都城大道。
派出一支偏师生擒敌酋,全城百姓都来观看受俘仪式。
在大安宫献酒祝寿,重现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
大丈夫若能完成这个心愿,纵死也与蝼蚁之逝迥然不同。
志向宏大却渺无实现之期,醉中肝胆空自充满豪情。
以上为【观大散关图有感】的翻译。
注释
1. 大散关:南宋西北边防重镇,在今陕西宝鸡
2. 狂胡:指金兵
3. 草军书:起草军事文书
4. 癯儒:清瘦的书生
5. 陈仓:古地名,在今陕西宝鸡东
6. 盘纡:迂回曲折
7. 钟:汇聚
8. 坡陀:高低不平
9. 王气:帝王之气
10. 皇舆:皇帝车驾,代指宋帝
11. 函谷:函谷关,中原要塞
12. 燕赵:河北山西一带
13. 青徐:山东苏北地区
14. 七庙:帝王宗庙
15. 九衢:都城大道
16. 可汗:北方民族首领,指金帝
17. 大安宫:唐代宫名,借指宋宫
18. 正观:即贞观,唐太宗年号
以上为【观大散关图有感】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观图为契机,展现陆游毕生的恢复之志。全篇以"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为情感枢轴,前半部分通过关河形胜与故都荒芜的对比营造历史纵深,后半部分以排山倒海之势铺陈复兴蓝图,最终在"志大无期"的慨叹中形成巨大情感张力,堪称南宋爱国诗歌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观大散关图有感】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古凝聚着陆游生命经验的精髓。开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以对仗句式塑造儒将理想,随即用"二十"与"五十"的时间跨度揭示理想与现实的残酷距离。中段观图部分,"山川郁盘纡"既写地势险要,又喻心绪郁结;"宫室生春芜"以自然生机反衬文明凋零,形成深刻反讽。后段复兴畅想如江河奔涌,从军事部署、经济流通到礼仪重建,展现完整治国方略,其细密程度超越一般诗歌范畴。结尾"志大浩无期"的骤转,使此前酣畅淋漓的想象瞬间崩塌,在醉胆空躯的自嘲中完成悲剧英雄的造型。全诗将地理空间、历史记忆与现实困境熔铸一体,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展现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观大散关图有感】的赏析。
辑评
1.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其托兴深微,寓怀忠愤,固与放翁生平志节相符。"
2. 清赵翼《瓯北诗话》:"观大散关图等作,思恢复,言兵事,真可谓殷殷寤寐。"
3. 钱钟书《宋诗选注》:"陆游的爱国诗篇中,往往把北方沦陷区的自然景物作为故国象征来描写。"
4. 朱东润《陆游研究》:"此诗完整展现其军事思想,从反攻路线、后勤保障到战后重建皆有规划。"
5. 程千帆《古诗考索》:"'二十''五十'的对照,道尽南宋爱国志士的普遍悲剧。"
6.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将个人生命历程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是陆游诗最动人处。"
7. 莫砺锋《陆游的诗歌世界》:"结尾的陡然跌落,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8.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诗中构建的复兴蓝图,实为南宋主战派集体政治理想的诗化表达。"
9. 张健《宋代文学思想史》:"'坡陀咸阳城'六句,在历史时空交错中寄寓兴亡之慨。"
10. 黄坤《陆游诗析论》:"醉胆满躯的自我形象,既见豪情又透悲凉,具典型时代特征。"
以上为【观大散关图有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