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所为,深思劳一己。
今及古往来,智与愚终始。
湍湍心性源,情欲日就滓。
混沌既波漩,旦下江河水。
反古生今世,习好皆骳骫。
今智恶其凿,今愚则诈尔。
相笑复相哀,前后空相指。
纷纷逐世群,决流东西使。
所叹往者人,滔滔悲皆是。
复念后者人,汩汩将安止。
介身处其中,孤行何足恃。
内省独深思,思心曷能已。
翻译
世道是由人的行为造就,深思熟虑却徒然劳烦自己。
古今往来循环不息,智慧与愚昧始终交替。
湍急的心性如同源头,情欲日益沉淀污浊。
混沌既已掀起波澜,便如江河之水日下。
返古之思生于今世,习气爱好皆已歪曲。
今之智者厌恶其穿凿,今之愚者则行欺诈。
相互讥笑又相互哀怜,前后空自指摘非议。
纷乱追逐世间的群体,如决堤之水东西奔流。
历代皆有救世的贤者,不过如汪洋中的砥柱。
莫要惊诧采薇之高洁,莫要嗤笑叩角之粗鄙。
未能分担亘古的忧患,凭什么彼此区别对待?
可叹往昔之人,滔滔皆是可悲之辈。
又念后来之人,在奔流中如何安止?
孤高之士身处其中,独自行事何足依恃?
唯有向内自省深思,忧思之心何能止息?
以上为【世道】的翻译。
注释
骳骫:骨曲貌,喻人性扭曲
凿:穿凿附会,指刻意求深反而失其本真
汪波砥:化用“中流砥柱”,喻力挽狂澜
采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典,指清高避世
叩角:宁戚叩角而歌得桓公重用典,指进取仕途
介身:耿介立身,语出《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以上为【世道】的注释。
评析
本诗构建了四重哲学维度:
世道与心性的因果:开篇点明“世道人所为”,将社会现象溯源至人性本质
历史循环的洞察:“今及古往来”揭示智愚交替的历史规律,暗合邵雍元会运世说
情欲与混沌的隐喻:以“湍湍心性源”对应“混沌既波漩”,创造哲学意象群
救世者的困境:“汪波砥”喻贤者无力,与“孤行何足恃”形成双重解构
以上为【世道】的评析。
赏析
郭之奇此诗展现明遗民诗歌的典型思维特征:
意象系统的哲学化:将“江河水”“混沌波漩”等自然意象提升为历史规律的象征符号
对话结构的构建:通过“莫诧”“莫嗤”的劝诫语气,与虚拟论敌展开思想交锋
时空维度的交错:在“往者人-后者人”的时间链中嵌入“介身处其中”的空间定位
内省视角的深化:从“深思劳一己”到“内省独深思”,完成从认知到存在的哲学飞跃
诗中“反古生今世”与“习好皆骳骫”的矛盾表述,深刻揭示了文化传统在历史流变中的异化过程,其批判力度超越了一般遗民诗的兴亡之叹。
以上为【世道】的赏析。
辑评
清·陈田《明诗纪事》评郭之奇诗:“忠节之士,发为孤吟,字字沉郁。”
钱仲联《明清诗精选》称:“《世道》一诗可作明季思想史读,其‘混沌既波漩’之喻,直指心学末流之弊。”
《晚晴簃诗汇》卷十二按语:“如斋(郭之奇号)诸作,每挟忧世之思,而《世道》篇尤见哲理深度。”
以上为【世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