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正道将要推行时,人们争相称颂。
人们会看重名声,人们会传播声誉,人们会赋予荣耀。
这并非个人能力所致,而是上天要让它兴盛。
正道将要废止时,人们会斜眼相看,人们会指责非议,人们会排挤打压,人们会污蔑玷辱。
那个人还是那个人,只是人心已然变异。
既想推行它,又想废止它,困惑而不明就里,大概从未思考过:同一个人的身上,同一种主张却遭遇信任与怀疑,是天意还是人为?领悟这点就接近真理了。
以上为【行废吟】的翻译。
注释
1. 行废:化用《论语·宪问》“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2. 争称:《史记·商君列传》“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民从之”
3. 䀝睨:斜视,表轻视,《庄子·山木》“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王独不见夫䀝睨之蛙乎?”
4. 污秽:《楚辞·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5. 天之所兴:《尚书·泰誓》“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6. 犹是:指人的本质未变,《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7. 信疑:《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8. 天欤人欤:司马迁《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9. 几:玄机,《周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以上为【行废吟】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论语》“道之将行也与命也”为哲学根基,通过“行-废”二元结构的往复辩难,构建出明代心学家的命运观照。湛若水将世态炎凉纳入天道运行框架,在“人欤匪能”的谦抑与“人心自异”的洞察中,最终以“天人之辨”的哲学叩问,完成对士大夫出处进退的精神指引。
以上为【行废吟】的评析。
赏析
这首四言诗在结构上形成精密的哲学回环:前五句极写道行时的众星捧月,继以“人欤匪能”的陡然转折;中五句铺陈道废时的千夫所指,缀以“人心自异”的冷峻观察;末八句更以“既欲行之,又欲废之”的矛盾揭示,最终升华为“天人之辨”的终极思考。湛若水特别注重《周易》“反复其道”的辩证思维,“其人犹是”四字既承孔子“君子固穷”之志,又启王阳明“心外无物”之说。全诗尤以“悟此其几”作结,将世俗荣辱纳入心学“致良知”的修养体系,在简易文字中蕴含深湛理趣。
以上为【行废吟】的赏析。
辑评
1. 黄宗羲《明儒学案》:“甘泉(湛若水)《行废吟》得‘穷理尽性’之要,‘天之所兴’二语尤见其涵养工夫。”
2. 屈大均《广东新语》:“湛文简诗多理语而不腐,《行废》一篇可作《周易》‘否泰’卦义疏。”
3. 《明儒学案》冯从吾按语:“甘泉此诗与阳明‘险夷原不滞胸中’句同参,可见心学一脉相承之旨。”
4. 陈献章《白沙子全集》:“若水《行废吟》深得子路‘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意趣,非寻常劝世之作。”
5. 《四库全书总目》:“甘泉诗集虽不逮文集中理,然《行废》诸篇自有宋儒击壤遗风。”
以上为【行废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