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正值重阳佳节,人们效仿孟嘉吹帽的雅事,金黄的菊花灿烂绽放,染黄了整片花丛。
陶渊明此刻又在何处饮酒呢?想必是在他那菊花掩映、冷香浮动的归隐小径中。
以上为【菊】的翻译。
注释
1. 吹帽:典出《晋书·孟嘉传》,孟嘉重阳赴宴,帽被风吹落而不觉,后用以形容名士风雅洒脱
2. 黄金:比喻菊花的金黄颜色
3. 染:此处形容菊花盛开,遍野金黄
4. 渊明:即陶渊明,东晋著名隐士,爱菊,其《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名句
5. 三径:典出西汉蒋诩隐居开辟三径,后指隐士居所或田园
6. 冷香:指菊花清冷的香气
7. 佳节:此处特指重阳节
8. 何处饮:设问陶渊明在何处饮酒赏菊
9. 菊丛:成片的菊花
10. 逢:适逢,正值
以上为【菊】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重阳赏菊为背景,巧妙化用孟嘉落帽与陶渊明采菊两大典故,既写出菊花的繁盛与风骨,又寄托了对隐逸高士的追慕。前两句实写眼前佳节与金色菊丛,后两句以问句虚写,将时空拓展到历史中的陶渊明,虚实相生中深化了菊花的文化意蕴,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以上为【菊】的评析。
赏析
王十朋作为南宋名臣,此诗展现了其深厚的学养与高雅的情趣。首句“逢吹帽”以孟嘉典故点明重阳雅集场景,次句“黄金染”以夸张笔法描绘菊花盛况,色泽浓烈。后两句笔锋一转,以问句引出陶渊明意象,“三径冷香”四字既呼应前句菊丛,又以“冷”字赋予菊花清高品格,与陶渊明的隐士形象相得益彰。全诗用典自然,意境由实入虚,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完成了对菊花文化人格的塑造。
以上为【菊】的赏析。
辑评
1. 清·吴之振《宋诗钞》:“王十朋诗醇厚质直,此作能于简淡中见风骨”
2. 清·厉鹗《宋诗纪事》:“梅溪此诗用典妥帖,后二句问得悠然,有弦外之音”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三径冷香’造语新颖,既合渊明事迹,又切菊花特性”
4. 程千帆《读宋诗随笔》:“前二句热闹,后二句清冷,形成情感张力,见匠心”
5. 钱钟书《谈艺录》:“王忠文此诗用典如盐着水,观其‘冷香’二字,可知炼字之功”
以上为【菊】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