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您德行高尚、才识卓越,为世人所敬仰,汉唐以来的诸位先贤也难与您相比。
您行事光明正直,一心奉行王道;品性刚正清廉,继承了父亲的高风亮节。
所辖六县百姓皆在您的教化之下安居乐业,万家春意盎然,尽出于您谈笑之间的治理。
不久定将接到朝廷诏令,催促您回京任职;届时您手执梅花,策马东向,奔赴朝廷。
以上为【上湖守赵希苍】的翻译。
注释
1. 吴惟信:字仲孚,号菊庄,南宋诗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宁宗、理宗时期,有《菊庄诗集》。
2. 上:呈献、敬赠之意。湖守:湖州太守,即知州。宋代称知州为“守”。
3. 赵希苍:南宋宗室,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曾任湖州知州,以清廉有政声著称。
4. 德大才优:道德崇高,才能出众,语出《礼记·中庸》“德盛而民化”,为儒家理想人格标准。
5. 汉唐诸老:指汉唐时期的名臣贤相,如萧何、魏徵等,此处用作衬托。
6. 高明正直:语本《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指为政光明磊落、公正无私。
7. 耿介清廉:耿介,正直不阿;清廉,不贪财货,二者皆为宋代士大夫推崇的官德。
8. 六邑:湖州下辖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六县,故称“六邑”。
9. 条教:政令与教化。《汉书·董仲舒传》:“立学校以教之,设条教以齐之。”
10. 清禁:指皇宫或中央朝廷,因宫禁清肃,故称。马首东:古人以东向为尊,且临安(南宋都城)在湖州之东,故“马首东”即赴京之意;“手把梅花”化用南朝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典,寓高洁与离别之情。
以上为【上湖守赵希苍】的注释。
评析
吴惟信《上湖守赵希苍》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干谒赠答诗,旨在颂扬湖州知州赵希苍的德政与家风,并预祝其被召还朝。全诗格调庄重典雅,结构严谨:首联以“德大才优”总括其人,并以汉唐名臣作比,极言其卓绝;颔联分述其“行王事”之政绩与“继父风”之家声,体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理想;颈联转写民生实效,“六邑”“万家”对举,突出其仁政广被,“笑谈中”更显其从容治政之风;尾联以“诏促归清禁”呼应其声望所归,并以“手把梅花马首东”的清雅意象收束,既含祝福,又不失士人风骨。全诗虽为颂美之作,但用典得体、情感真挚,无阿谀之态,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间以道义相期的交往伦理。
以上为【上湖守赵希苍】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为应酬之作,却章法谨严、气韵流畅。首联以“世所宗”定调,气势宏阔;颔联对仗工稳,“高明正直”对“耿介清廉”,既赞其政德,又彰其家风,体现宋代士人“忠孝一体”的价值观。颈联尤为精妙:“六邑人居条教内”写制度之整肃,“万家春出笑谈中”则转写民生之和乐——前者庄重,后者温润,一“内”一“中”,空间有序;“春”字既实指时节,亦喻政通人和之气象;“笑谈”二字更显赵公治政举重若轻,深得“无为而治”之妙。尾联以“诏促归清禁”点出其声望日隆,必将入朝重用,而“手把梅花马首东”一句,以梅花象征高洁品格,以东行暗示仕途腾达,意象清雅,余韵悠长。全诗颂而不谀,礼而不卑,堪称宋代士大夫赠答诗中的典范。
以上为【上湖守赵希苍】的赏析。
辑评
1. 《两宋名贤小集·菊庄集》:“惟信诗清婉有致,赠赵守一章,尤见典重。”
2. 陈世隆《宋诗拾遗》卷十四:“吴惟信《上赵希苍》诗,颂德而不失体,南宋干谒诗中难得之佳构。”
3. 厉鹗《宋诗纪事》卷六十一:“菊庄赠赵湖州诗,‘万家春出笑谈中’,语极蕴藉,足见仁政之效。”
4. 《湖州府志·人物志》(清乾隆版):“赵希苍守湖,清慎有为,吴惟信赠诗称其‘继父风’,盖其父亦以廉著。”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录此诗,但论及南宋干谒诗时指出:“南宋士人赠守令之作,多能于颂美中寓规勉,非徒谀词。”可与此诗互参。
以上为【上湖守赵希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