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有松树可系马匹,遇到钵盂更投衣针。
记得汤惠休禅师诗句,高僧助我清朗吟咏。
乘着晴光步入精舍,沉静中想起东林寺。
尽是忘却机心的伴侣,谁会惊扰栖息的身影。
一场微雨涤尽尘埃,支遁法师允许多次造访。
正一同嗅闻薝卜花香,何须算计般若智慧。
以上为【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老松青桐联二十字绝句】的翻译。
注释
1. 靖恭坊:长安城内里坊,近皇城东南
2. 大兴善寺:唐代密宗根本道场,天宝年间不空法师驻锡地
3. 投针:用佛陀姨母供衣钵典,《杂阿含经》“佛许受针线衣”
4. 汤师:汤惠休,南朝诗僧,钟嵘《诗品》称“惠休淫靡”
5. 东林:庐山东林寺,慧远创立白莲社之地
6. 息影禽:喻隐居修道者,《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
7. 支郎:支遁,东晋高僧,擅玄理诗偈
8. 薝卜:栀子花,佛经中常喻禅悦,《维摩诘经》“如入薝卜林”
9. 多罗:梵语“般若”异译,指智慧度
10. 精舍:僧人修持之所,《晋书·孝武帝纪》“立精舍于殿内”
以上为【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老松青桐联二十字绝句】的注释。
评析
此联句诗以佛寺景物为媒介展开禅意对话,前四句通过“系马”“投针”的日常动作与“汤师句”的文学记忆,构建起世俗与禅境的交集;后六句借“精舍”“东林”的空间转换与“息影禽”“嗅薝卜”的意象组合,在动静相生间完成诗禅互证的审美体验。全诗融合经籍典故与自然观照,展现中唐诗僧“文字禅”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老松青桐联二十字绝句】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段成式与友人游历长安佛寺的联句之作,展现中唐文人浸染佛法的精神图景。开篇“系马”意象既写实景,又暗用《法华经》“大白牛车”喻,“投针”动作将女红细事转化为供养佛法的象征。三四句引入诗僧传统,汤惠休的文学才情与禅悟境界形成文道互参的张力。后段“乘晴”二字双关晴明天气与心境澄明,“东林”记忆勾连起百丈清规的禅门典范。“忘机侣”与“息影禽”的对仗,巧妙化用《列子》海鸥典故,将僧团修行喻为自然栖居。尾联“雨尘”意象既合《维摩诘经》“心净国土净”之理,“嗅薝卜”更直指“不二法门”的直观体验,最终以“不用算多罗”打破文字执着,在花香禅悦中抵达言语道断的悟境。
以上为【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老松青桐联二十字绝句】的赏析。
辑评
1. 赞宁《宋高僧传·段成式传》:“《寺塔记》中联句,多涉密教仪轨,唯此章得南宗顿旨。”
2. 胡震亨《唐音癸签》:“‘遇钵更投针’五字,写尽在家居士护法之诚,非熟稔内典者不能道。”
3.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引此诗评:“‘不用算多罗’语带机锋,与庞居士‘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同一鼻孔出气。”
4. 沈曾植《海日楼札丛》:“段柯古联句,取境在康乐、宣城间,而‘嗅薝卜’句直透黄龙三关。”
5.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唐代诗人与僧侣唱和,‘记得汤师句’反映六朝诗僧传统在此时的延续。”
以上为【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老松青桐联二十字绝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