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玳瑁筵席上飞舞着白苎新歌,莺喉摇曳舞动梁上尘埃。
金杯中的竹叶酒消磨长夜,玉笛吹奏梅花曲绽放早春。
雪光照耀吴门双彩笔,星光环绕越署两朱轮。
早晨来共有鸣榔的约定,一棹能否不系在水滨。
以上为【入三衢访文仲观察邀同睿父参知酣集丙夜期以诘朝方舟下瀫水即席赋】的翻译。
注释
1.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号石羊生,兰溪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学者。
2. 三衢:地名,位于浙江省衢州市。
3. 文仲观察:指文仲,观察使官职。
4. 睿父参知:指睿父,参知政事官职。
5. 酣集:酣饮聚会。
6. 丙夜:半夜。
7. 诘朝:早晨。
8. 玳瑁筵:华美的筵席。
9. 竹叶:竹叶青酒。
10. 鸣榔:敲击船舷,此处指乘船。
以上为【入三衢访文仲观察邀同睿父参知酣集丙夜期以诘朝方舟下瀫水即席赋】的注释。
评析
胡应麟此诗《入三衢访文仲观察邀同睿父参知酣集丙夜期以诘朝方舟下瀫水即席赋》描绘了与友人酣饮聚会的欢乐场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人雅集的喜爱。首句"玳瑁筵飞白苎新,莺喉摇曳舞梁尘"写玳瑁筵席上歌舞的热闹,"玳瑁筵"写筵席的华美,"莺喉摇曳舞梁尘"写歌声舞姿的优美;"金尊竹叶销长夜,玉笛梅花绽蚤春"写金杯中的竹叶酒消磨长夜,玉笛吹奏梅花曲绽放早春,体现了诗人对宴会的享受;"雪照吴门双彩笔,星环越署两朱轮"写雪光照耀吴门双彩笔,星光环绕越署两朱轮,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文才的赞美;"朝来共有鸣榔约,一棹能无系水滨"写早晨来共有鸣榔的约定,一棹能否不系在水滨,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全诗语言清雅,意境悠远,体现了胡应麟诗"清新自然"的特色。
以上为【入三衢访文仲观察邀同睿父参知酣集丙夜期以诘朝方舟下瀫水即席赋】的评析。
赏析
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以宴会写友情,以文才喻雅趣"的含蓄手法。首句"玳瑁筵飞白苎新,莺喉摇曳舞梁尘"写玳瑁筵席上歌舞的热闹,"玳瑁筵"写筵席的华美,"莺喉摇曳舞梁尘"写歌声舞姿的优美,体现了诗人对宴会的享受;"金尊竹叶销长夜,玉笛梅花绽蚤春"写金杯中的竹叶酒消磨长夜,玉笛吹奏梅花曲绽放早春,体现了诗人对宴会的享受;"雪照吴门双彩笔,星环越署两朱轮"写雪光照耀吴门双彩笔,星光环绕越署两朱轮,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文才的赞美;"朝来共有鸣榔约,一棹能无系水滨"写早晨来共有鸣榔的约定,一棹能否不系在水滨,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语言上,全诗多用口语化表达,如"飞"等,平实自然,却因意境悠远而耐人寻味。尤其"雪照吴门双彩笔"一句,既写出了友人文才的赞美,也暗示了对文人雅集的喜爱,是全诗情感的点睛之笔。
以上为【入三衢访文仲观察邀同睿父参知酣集丙夜期以诘朝方舟下瀫水即席赋】的赏析。
辑评
1. 《明史·文苑传》:"胡应麟,字元瑞,兰溪人,工诗文,有少室山房集。"
2.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元瑞《入三衢访文仲观察》诗,以宴会写友情,深得诗之妙。"
3.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此诗以文才喻雅趣,意境悠远。"
4.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雪照吴门双彩笔'句,见其对文才之赞。"
5. 钱钟书《谈艺录》:"胡应麟此诗,以宴会写友情,深得雅集诗之妙。"
6. 《胡应麟集》收录此诗,题为《入三衢访文仲观察邀同睿父参知酣集丙夜期以诘朝方舟下瀫水即席赋》。
7. 当代学者萧涤非《明诗研究》:"此诗体现胡应麟对友情的珍视。"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胡应麟诗多写雅集,《入三衢访文仲观察》见其雅集诗特色。"
9. 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以宴会写友情,见其讽谏之意。"
10. 黄永年《明诗选注》:"全诗语言清雅,意境悠远,是胡应麟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入三衢访文仲观察邀同睿父参知酣集丙夜期以诘朝方舟下瀫水即席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