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怜独鹤青霞姿,瀛洲故山归已迟。
仁者焉能效鸷鹗,飞舞自合追长离。
梧桐迥齐鳷鹊观,烟雨屡拂蛟龙旗。
鸿雁冲飙去不尽,寒声晚下天泉池。
顾我蓬莱静无事,玉版宝书藏众瑞。
翻译
我们都爱慕那青霞之姿的独鹤,从瀛洲仙山归返已然迟暮。
仁者怎能效仿凶猛的鸷鹗,飞舞自当追随祥瑞的长离。
梧桐高耸迥异于鳷鹊观景,烟雨频频拂过蛟龙纹旌旗。
鸿雁迎着暴风远去未归,寒声夜晚飘落自天泉池。
看我蓬莱仙馆如此静谧,玉版宝书收藏众多祥瑞。
青丝简册皆从汲郡古墓而来,科斗文字俱由鲁壁孔宅而至。
待诏金门何等逍遥自在,名儒早已请教张子侨。
王褒卓异之才晚岁入仕,宫女早已能传唱其《洞箫》。
应让柏台长相对门户,别后相望却独感寂寥。
以上为【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臺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的翻译。
注释
1. 秘书省:唐代掌管典籍的官署,设秘书监、秘书郎等职
2. 集贤:集贤殿书院,唐代学术机构,掌刊辑经籍
3. 柏臺:御史台别称,汉代御史府植柏树,故称
4. 独鹤:喻清高之士,语出鲍照《舞鹤赋》“独鹤凌虚”
5. 瀛洲:海上仙山,此处指秘书省
6. 鸷鹗:猛禽,喻朝中权奸
7. 长离:灵鸟名,喻贤才
8. 鳷鹊观:汉代宫观,借指集贤院
9. 蛟龙旗:帝王仪仗,代指朝廷
10. 汲冢:晋代汲郡古墓出土的竹简
11. 鲁室: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
12. 张子侨:汉代侍诏金马门的名儒
13. 王褒:汉代辞赋家,曾作《洞箫赋》
以上为【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臺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独鹤青霞”起兴,通过“鸷鹗”“长离”的意象对比,构建出清流与权臣的象征谱系。全诗以蓬莱秘阁的典藏图景与柏台御史的职责担当相映照,在宫廷机构的空间叙事中,寄寓着对文人仕途的理想期许与现实疏离感。
以上为【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臺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的评析。
赏析
李德裕此诗展现唐代台阁诗的精深造诣。开篇以“独鹤青霞”自况高洁,与“鸷鹗”形成道德对比,暗含牛李党争中自持节操的立场。“梧桐迥齐”六句以华藻笔法铺陈宫苑景象,烟雨蛟旗的朦胧与鸿雁寒声的凄清,暗示仕途的波谲云诡。中段转入典籍描写,“玉版宝书”与“汲冢鲁室”的并置,既炫耀秘书省收藏之富,更彰显其作为文化守护者的自豪。“金门待诏”以下突发历史之思,借张子侨、王褒的典故,既暗赞张学士的儒雅,又自比晚遇的王褒,在古今映照中抒发文士命运的共同性。结句“柏台长对户”回归现实空间,以“独寥寥”三字收束,在繁密的典故铺排后突现孤寂,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全诗将宫廷建筑、历史人物、文献典故熔铸为有机意象群,在精严对仗中流动着深沉的文化忧思。
以上为【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臺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的赏析。
辑评
1. 宋·王谠《唐语林》:“李卫公《雨中访王侍御》诗,‘青编尽以汲冢来’二语,非深于坟典者不能道。”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卫公此篇,典重高华,犹见开元馆阁遗风,‘梧桐迥齐鳷鹊观’一联,气象宏远。”
3.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仁者焉能效鸷鹗’分明自抒襟抱,其时吉甫(李德裕父)方当国,而能守正如此。”
4.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应令柏台长对户’结出忠爱本怀,与杜子美‘蓬莱宫阙对南山’同一敦厚。”
5. 近代·陈寅恪《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诗中‘鸿雁冲飙’‘寒声晚下’等句,已露会昌政潮前夕之预感,可与其《穷愁志》参看。”
以上为【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臺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