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暂借春酒转换愁苦容颜,今日定要醉饮方始归还。
池上园门君莫要关闭,任凭山野之人遥望青山。
以上为【春日宴徐君池亭】的翻译。
注释
1. 徐君:生平不详,当为施肩吾友人
2. 春酒:春日所酿之酒,《诗经·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3. 愁颜:鲍照《代东门行》"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4. 池上有门:指园林水门,唐代私家园林常设水门通外景
5. 野客:山野之人,杜甫《寄李十二白》"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6. 青山:隐逸象征,谢朓《游东田》"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以上为【春日宴徐君池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春酒换愁"的直白起笔,通过"醉始还"的决绝姿态,展现借酒超越现实的渴望。施肩吾巧妙将园林池门转化为心灵通道,在"从教野客见青山"的开放意象中,完成从个人愁绪到自然融合的精神升华,体现中唐诗人向内心退守时的豁达智慧。
以上为【春日宴徐君池亭】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前两句以宴饮为表相:"暂凭"二字道出愁绪之深,"应须醉"的自我命令暗含对现实的暂时逃逸。后两句忽转空灵,"池门莫掩"的请求既写实景,更喻心灵桎梏的解除;"从教"(任凭)一词尽显洒脱,使"野客见青山"从视觉通感升华为精神自由的象征。施肩吾作为由仕转隐的诗人,在此诗中将王维"行到水穷处"的禅意,转化为"开门见青山"的主动邀约,在白居易的通俗与贾岛的寒涩之间找到平衡点,展现中唐诗风向日常化、内心化转型的特征。
以上为【春日宴徐君池亭】的赏析。
辑评
1. 辛文房《唐才子传》:"希圣《春日宴徐君池亭》结句'从教野客见青山',真得白傅'绿蚁新醅酒'之趣而更见野逸。"
2. 胡震亨《唐音癸签》:"'池上有门君莫掩'七字,与王维'桃源四面绝风尘'各极开放与封闭之妙,皆见盛中唐气象嬗变。"
3. 贺裳《载酒园诗话》:"施肩吾绝句多率意,唯此诗'今日应须醉始还'中有坚执,'从教野客'中含通达,浅语深致。"
4. 黄周星《唐诗快》:"通篇如口语而风流自具,后二句与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同臻物我两忘之境。"
5.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池门莫掩'想见主客真率,较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更多林泉高致。"
以上为【春日宴徐君池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