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官场况味萧条在这水畔村落,吏役归来无事最宜品论诗文。
斜倚枕头独听残春雨声,梦中空自去寻五老峰的云霞。
竹林小径常怜惜踏着苔藓漫步,禽鸟鸣声偏喜爱隔花聆听。
诗情渐趋冷淡皆因知音稀少,独独欣喜在江边得以遇见君。
以上为【吉水县依韵酬华鬆秀才见寄】的翻译。
注释
1. 吉水县:今江西吉水,《太平寰宇记》“吉水县以吉水为名”
2. 五老云:庐山五老峰云雾,《太平御览》“庐山五老峰,状如五老相逐”
3. 和藓步:踏着苔藓行走,皮日休《太湖诗》“苔藓印鹤迹”
4. 江皋:江岸高地,《楚辞·九歌·湘夫人》“朝驰余马兮江皋”
5. 吏归:公务结束,《汉书·朱博传》“吏归舍,辄谢宾客”
以上为【吉水县依韵酬华鬆秀才见寄】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官况萧条”的仕途失意起笔,通过“吏归论文”的日常转换,构建出五代士人仕隐矛盾的心理图式。李中巧妙运用“枕听残春雨”与“梦寻五老云”的虚实对照,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静观外,别创乱世文人特有的精神逃逸。尾联“诗情冷淡”与“独喜见君”的情感反差,将个人寂寥升华为知音难得的永恒慨叹。
以上为【吉水县依韵酬华鬆秀才见寄】的评析。
赏析
此诗当作于李中任吉水县令期间,是其《碧云集》中酬赠诗的代表。首联“官况萧条”四字既承赵嘏“杨柳风多水殿凉”的宦游苍凉,又以“水村”意象暗合《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的隐逸传统,展现五代文人在仕隐间的典型徘徊。“吏归论文”的细节,既实录晚唐以降州县官“半官半隐”的生活状态,又通过“好”字透露精神寄托的转移。颔联“枕欹听雨”化用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的愁境,却将男女相思转化为对自然天籁的沉浸;“梦寻五老”则遥应李白“吾将此地巢云松”的庐山情结,在虚实交错间完成从现实困顿到精神自由的过渡。颈联“竹径怜藓”与“禽声隔花”的细腻感知,既得王维“返景入深林”的幽寂神韵,更以“每怜”“偏爱”的主观选择,凸显诗人与自然生命的深度交融。尾联“诗情冷淡”与“独喜见君”的跌宕,在贾岛“知音如不赏”的孤傲外,另辟“江皋见君”的温暖亮色,这种将个人命运嵌入知交情谊的笔法,正是五代乱世中士人群体相濡以沫的生动写照。
以上为【吉水县依韵酬华鬆秀才见寄】的赏析。
辑评
1. 郑文宝《南唐近事》:“李中《吉水酬秀才》诗,有‘竹径每怜和藓步’之句,当时缙绅传诵,谓得晚唐真脉。”
2. 吴乔《围炉诗话》:“李有中诗在唐末最为工巧,‘禽声偏爱隔花闻’七字,真能得物外之趣,视齐己‘春来冰未泮’更觉玲珑。”
3.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碧云集》气格虽卑,而摹写山林物色,时有巧思。如‘枕欹独听残春雨’,何减许浑‘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
4. 李调元《五代诗话》:“‘梦去空寻五老云’与同时伍乔‘梦断楚天云’俱善用‘云’字,然李句更多怅惘,此时代使然也。”
以上为【吉水县依韵酬华鬆秀才见寄】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