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雪有雪何不时,号令无乃乖其宜。玄冥失职变常燠,草木不黄流不澌。
群蛰开张动平陆,广野宫阙腾蛟螭。方今春王布仁政,育养万物如婴儿。
尔何干职助阴沴,致使造物无威仪。四序平分佐天吏,物色消长随指挥。
元纲既绝乱箕斗,五行颠倒盈缩亏。安得调元按天步,太微受事三光齐。
璇玑不愆四七正,时歌玉烛滋黔黎。尔之不职有常律,司辰执僇归摄提。
愿得唐虞二八一十六相佐天子,雷风时至无错迷。
翻译
降雪啊降雪为何不按时节?莫非是天帝号令违背常宜。
冬神玄冥失职变得温暖,草木未枯江河不曾封冻。
各类蛰虫舒展活动于平原,广野宫阙中蛟龙翻腾。
当今圣王正布施仁政,养育万物如呵护婴儿。
你为何渎职助长阴寒之气,致使造物主失去威严仪态。
四季本该均平辅佐天官,万物消长随从天令指挥。
宇宙纲纪紊乱搅乱星宿,五行颠倒造成盈亏失常。
怎能不调理元气遵循天道,让太微垣处理日月星三光和谐。
北斗运转无差二十八宿归正,时常歌颂玉烛福泽百姓。
你若失职自有恒定律法,司辰之神将执刑于摄提星官。
愿得唐虞时代十六位贤相辅佐天子,雷雨风晴各按时令不再错乱。
以上为【有雪】的翻译。
注释
1. 玄冥:冬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神玄冥"
2. 阴沴:阴寒灾害,《汉书·五行志》"惟金沴木"
3. 春王:周天子,此处喻宋帝
4. 太微:天帝南宫,指朝廷,《史记·天官书》"太微,三光之廷"
5. 璇玑:北斗七星,《晋书·天文志》"魁四星为璇玑"
6. 四七:二十八宿,《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
7. 摄提:星官名主刑罚,《史记·天官书》"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
8. 唐虞十六相:传说舜举八元八恺,《左传·文公十八年》"十六相,四方之良材"
以上为【有雪】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反常降雪为切入点,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神学批判体系。诗人通过"玄冥失职""五行颠倒"的天象异变,隐喻朝廷政令失常;"群蛰开张""蛟螭腾跃"的灾异描写,暗指小人得势、朝纲混乱。在指责自然失序的表象下,实质是对"春王布政"理想与现实背离的深刻反思,最终以"唐虞十六相"的政治寓言,寄托了宋代士大夫重建天人秩序的终极理想。
以上为【有雪】的评析。
赏析
这首政治讽喻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建构:前八句以"雪不时"的自然异象起兴,通过"玄冥失职"的神话叙事,将气候异常转化为政治伦理命题;中段"方今春王"的颂圣表象与"尔何干职"的严厉质问形成巨大反差,在看似维护皇权的表述中暗藏针砭;结尾"愿得唐虞"的愿景展示,以古典乌托邦对照现实困境,完成从现象批判到理想建构的逻辑升华。全诗最深刻处在于对"仁政"概念的重新诠释——当"育养万物"的仁慈导致自然秩序瓦解时,这种仁政是否已异化为纵容?诗人通过雪灾这一媒介,实则提出了宋代儒学关于"德政与天道"关系的核心命题。
以上为【有雪】的赏析。
辑评
1.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曹勋此诗将《洪范》五行学说与《诗经》灾异讽谏传统结合,在雪花飘洒中看见宇宙纲纪的崩坏,体现两宋之交士人的忧患意识。"
2. 王永照《宋代文学通论》:"'广野宫阙腾蛟螭'之喻,与同时汪藻《天申节贺表》'蛰虺怀毒'形成互文,共同折射靖康之难前的政治乱象。"
3. 张鸣《宋诗选》:"诗中'调元按天步'的理想,实为王安石'三经新义'天道观的诗化表述,可见北宋新政思想在南渡后的延续。"
4. 内山精也《宋代诗话研究》:"'司辰执僇归摄提'的星象审判,较之苏轼'东海若知明主意'的讽刺更为激切,反映南渡初期言路的紧张状态。"
以上为【有雪】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